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全国“两会”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两个多月,凸显了本次“两会”的非同寻常。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而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如何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落实到位,凝心聚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将是今年“两会”的“重头戏”。
稳是大局。受疫情冲击,今年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尽管,综合看,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较大冲击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必须充分估计到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虽然目前国内复工复产扎实推进,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正有序恢复,但国外疫情尚未迎来拐点,经济社会活动重启举步维艰,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无疑加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因此,稳是大局。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工作与“六保”任务相结合,在稳定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实现稳中求进,谋求更大发展。
稳住经济基本盘。经济是基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越突出,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越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宏观政策上要加力提效,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扩大内需摆在更重要位置上,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发挥新基建的引领带动作用等等。
尤其是,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从而,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短期经济刺激与巩固发展经济长期向好趋势结合起来。
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当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3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8%、8.9%;4月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8.2%。
这表明,我国经济雄厚的物质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完备齐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及创新驱动带来的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创造了有力条件。
兜住民生底线。越是特殊时期,越是要兜住民生底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中,就业都摆在了首位,当前特别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企业是保就业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纾困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企业恢复生机,经济回温,保就业才会有可靠依托。
面对复杂形势,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多措并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以多种形式促进就近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等,是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的必然内容;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以及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等,是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并保持人心稳定、社会稳定的应有之举,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两会”时间即将开启。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方面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严防疫情反弹,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凝心聚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责编:潘华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