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之后:既要打赢攻坚战 更要打好持久战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智富]

导读

春天已经到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寒冬”也终将过去。

在 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要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当前,我省应如何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推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湖南之治”,加快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建言献策。

宋智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收尾阶段,我国反贫困工作将取得决定性胜利。如何做到稳定脱贫不返贫,如何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衔接,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之后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守正创新中切实克服不良倾向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要注意克服三种不良倾向。

一是懈怠歇脚的倾向。有人认为,我们即将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这种“转场”思维与“怠战”思想非常危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目前的扶贫产业不少是外部“输血式”,一旦各方扶持减弱,部分基础不牢的产业可能难以为继;一些雷同产业、过剩产品在失去对口支援后,可能出现滞销风险;一些有大病、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有可能因为临时性特殊政策取消而返贫。因此,我们既要有“打赢攻坚战”的决心,更要有“打好持久战”的韧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的要求,确保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

二是另起炉灶的倾向。有人认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着本质区别,应另辟蹊径、另起炉灶。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乡村振兴工作盲目开展,出现“翻烧饼”“走弯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推进乡村振兴应全面总结运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比如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动员体系、治理体系、考核体系等,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创新运用。

三是急功近利的倾向。有人认为,乡村振兴应拉高标准、踩下油门、大干快上。这种倾向在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已有所展现,如一些地方不顾产业基础差、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随意定目标、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造成新的负债。我们要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要求,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在强基固本中有效降低返贫风险

近年来,我们纵深推进精准脱贫,但贫困的发生具有动态性,受生产生活条件、人口自身禀赋、不可抗因素等影响,仍存在返贫现象、新的贫困人口出现,鉴于此,建立有效降低返贫风险机制尤为重要。

一是立足于“预”,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返贫监测体系,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纳入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系统,各单位、各社区相应建立监测响应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确保早发现、早响应、早施策。

二是立足于“扩”,完善普惠化民生政策。变精准扶贫的特惠政策为覆盖全民的普惠政策,将之前针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扶贫补助政策、大病补助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救济等民生政策公共化、制度化,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人口进行全面兜底。

三是立足于“实”,发展内生性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有特色、有出路、有优势的产业,培育推广有市场、有效益、有品牌的产品,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市场销售体系、纠偏纠错体系,有效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

四是立足于“促”,激发主体性发展动力。注重发挥贫困人口的能动作用,防止“福利依赖”风险,加快扶贫政策由外部推动脱贫向内力主动脱贫转变。对有劳动能力不愿自力更生、“等靠要”思想严重的“懒汉”,应建立以奖代补、奖勤罚懒等倒逼机制,形成自立自强、自我奋发、勤劳致富的深度自觉。

在战略融合中无缝对接乡村振兴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巩固脱贫成果,是党中央的智慧安排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应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的高质量融合。

一是做好政策的无缝对接。将推进乡村振兴与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规划与“十四五”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丰富乡村振兴的内容、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梳理现有扶贫政策,对既涉及脱贫攻坚又涉及乡村振兴的政策性优惠措施,注重保持其连续性。

二是做好机制的无缝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注重贫困人口的长远、全面发展,注重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三是做好人才的无缝对接。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储备遴选制度,注重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办法、有干劲、有人气的优秀人才利用起来,确保扶贫工作队退出后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支持各类人才返乡、鼓励离退休人员回乡、引导工商企业家下乡,打造一支有效巩固扶贫成果、有力带动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