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深度融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鹏伟]

宋鹏伟

11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记协、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将在长沙举行。本次大会以“有容乃大 深融致远”为主题,将聚焦5G时代的新媒体变革,交流内容建设和融合发展经验,研讨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分,不在时间的先后,甚至不局限于传播平台的更替,而在于传播理念、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是否有革命性变化。如果有一块试金石,那就是能否顺应时代变化,挖掘并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新时代的风采。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媒体时代来临,感受最为明显的便是传统媒体,也是曾经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在广告额、订阅数和收视率这些指标的背后,其实反映着深层次的受众需求变化——人们需要更加生动、形式多样以及可以互动交流的宣传方式。这意味着,要想继续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全方位加快创新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相比于过去各家“分灶做饭”的模式,“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显然更具优势。

以湖南为例,双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级(省、市、县、乡镇/街道)、四屏(电脑屏、手机屏、户外大屏、电梯小屏),一个全国特有的树型传播体系,已经在湖南传媒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当前的湖南日报“中央厨房”系统,可承担500个中央厨房、5000个媒体终端同时运行。报社不再拘泥于报纸稿件的生产与发行,湖南日报每天组织生产的图文、音频、视频、VR、H5、互动程序、大数据直接导入等多媒体新闻产品多达1500多条,生产效能比过去提高10倍以上。可见,从各媒体“单打独斗”到“一体作战”,湖南新媒体阵地不断扩大,且已经形成了不断叠加、优势互补的全媒体矩阵,不仅流程在重构,而且边界也在消解。凡是受众喜闻乐见的,就已经或正在成为他们的着力点和主战场。

以“去中心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的确极大满足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需求,不仅“人人都有麦克风”,而且人人都是信息产品的加工者和传播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充斥着大量低俗和哗众取宠的信息内容,部分新媒体从业者奉行“点击量至上”,会故意制作出一些质量不足却直击人性痛点的信息博取关注,甚至不惜“吃人血馒头”以迎合热点。这种方式尽管能够在短期内赢得大量关注,但从长远来看,会导致新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幅降低,对受众也会产生误导。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需要对真实性负责,也都需要体现社会责任感。对于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新媒体而言,他们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内容深度、广度和专业性上,都做出了表率。譬如,令人印象深刻的《十八洞的19张笑脸》,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新湖南客户端在十八洞村胜利脱贫的历史性时刻推出的一款融媒体产品。通过讲述养蜂、养牛、开店创业、种猕猴桃等不同途径脱贫的19位村民故事,创作出融合当地特色方言、动漫、音视频、H5的融媒体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可见,内容为王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只要坚持融合发展,利用好新媒体传播规律,学会巧妙做加法,那些看似呆板、生硬的题材,同样可以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故事,满足受众多层次的需要。

年轻人并非不关心时政,而是需要媒体顺应传播规律,用犀利、幽默和接地气的方式,提供具有可读性的信息产品。而主旋律内容并非不能与这些特点兼容,谁顺应并驾驭了这种规律与趋势,谁就能填补这个空白,占领这个阵地。这方面,湖南在新媒体方面的探索有诸多启示。概括来说,就是必须要适应新时代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学会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以推动融合发展的方式,体现舆论传播的时度效。体现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强化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和产品意识,进而通过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的边界,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从而让主流新媒体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与时俱进、兼收并蓄,通过深度融合与创新才能行稳致远。即将召开的新媒体大会,必将通过梳理新媒体发展的“湖南样本”,为新媒体如何社会责任、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的借鉴,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