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势互补、结伴而行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鹏伟]

宋鹏伟

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已经拉开帷幕,不仅级别高——由商务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合作平台,而且对湖南的意义十分深远——湖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国际性、常态化经贸平台,必将为中非经贸合作“全面开花”点燃新引擎。

说起非洲,人们的印象除了遥远和广袤,还有兄弟般的情谊。时光荏苒,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非洲人民也早已不甘继续落后、贫穷下去。虽然在很多方面千差万别,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这也是“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根基。

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非传统友谊深厚,过去是并肩战斗的好兄弟,现在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湖南的表现尤其亮眼。近年来,湖南与非洲贸易、投资快速增长,贸易连续四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18年达到28亿美元;湖南在非洲投资的企业超过120家,合同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

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生动展示了唐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更证明了湖南与非洲的贸易源远流长。

20多年来,发源于湖南的杂交水稻技术,也让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看到了摆脱饥饿的希望。而今年前5个月,湖南对非洲的进出口额更是达到8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4%。站在这条时间线上,不难看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抑或是可以想象的未来,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往来都紧密相连,存在大量互利共赢的交集。

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和去产能的需要,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迫切需要走出去,以继续保有中国制造的优势。而非洲,正是最理想的目的地。一方面,非洲现有12亿人口,占全球六分之一,到2050年,非洲人口会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60%的年龄在25岁以下,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非洲急切地需要资金、机械、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这正是中国所拥有和擅长的。可以说,双方的优势互补,为一起携手结伴而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来看,湖南的优势非常突出,合作空间和潜力巨大。众所周知,湖南的制造业早已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全国制造业31个大类均有布局,而且拥有自己的特色——工程机械,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比重较大的非洲而言,合作前景十分广阔。譬如,作为长沙工程机械的代表,中联重科从2007年进驻非洲市场至今,参建了南非世界杯场馆建设等诸多重点工程,成为非洲排名前三的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厂商。

对于具体的合作方式,湖南也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多年来,贸易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从最早的商品贸易、成立办事处,到建立分公司、建设海外产业园,再到如今共建工业园。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对非经贸合作平台。湖南民营企业的“抱团出非”,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投资风险,取得了良好业绩,为中非经贸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湖南经验”。

中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已经打开,随着双方在深化合作中不断地探索性尝试,必将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共绘中非“一带一路”的壮美新画卷。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