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深入探索 推动财政扶贫工作纵深开展

[来源:华声在线]

刘建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根据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基本要求,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审时度势,深入探索,推动财政扶贫工作纵深开展。

准确把握大势,找准工作重心。对大势的精准把握,不仅决定工作开展的起点,而且可以指明工作目标与方向,提供“从哪里着手、以何种方式推进、达到什么目标”的工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判断,我国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推动力量、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途径,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国家及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目标更为明确,工作重心进一步突显。下一阶段的财政扶贫开展,一方面,要做到扶贫资金分配的合理化,集中资金办急需之事、长效之事,实现以点带面、从点扩面,切实夯实脱贫所必要的基础与条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扶贫效果上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到扶贫资金使用与去向的严格管控和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防范财政扶贫中的“跑冒滴漏”与腐败行为的滋生。

创新升华理论,拓展工作视野。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我党根据新的时代条件需要,在总结长期以来扶贫开发的实践经验上进行的理论创新,不仅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理论体系,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实践指导。习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扶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素材,我们要创新升华理论,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我们的财政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急需在实现扶贫方式的科学化上做文章,并且要做大文章,集中精力想大事、想长远之事,探索从资金扶贫到资金扶贫与人才扶贫、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相融合的实现路径,逐步统筹解决眼前急需与长远急需,充实并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拓展工作视野,顺利实现扶贫攻坚任务目标。

严明党的纪律,确保工作实效。习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严明党的纪律,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要坚持“四个意识”,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落实政策不走样、举措落地无折扣,对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团结人民群众,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杜绝“文字脱贫”和“时间到自然脱贫”做法和思想以及任何形式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扶贫战果,确保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实效。

(作者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校长)

责编:曾晓晨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