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哲学思想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奉清清]
张京华 通讯员 摄
周敦颐画像(资料照片)
上图 濂溪书院(资料照片)

记者 奉清清

专家简介

张京华,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濂溪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出版学术著作《湘楚文明史研究》《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晚周诸子学研究》等十余部。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列举了六位湘籍思想家,高度评价他们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六位思想家中,宋明理学开山人物周敦颐排在首位。今年正值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为了探讨周敦颐的理学要义、在湖湘哲学中的历史地位、国际影响和当代价值,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张京华。

1 周敦颐被总书记排在湖南六位先贤之首,名至实归

湖南日报:总书记高度评价六位湖南先贤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其中周敦颐排在首位。能请您说说这是为什么?

张京华:总书记讲话中说到一系列中国和外国的杰出人物,都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不啻是一部简要的中国思想史和一部简要的外国思想史。周敦颐列居其中,这是湖南的骄傲。为什么是湖南骄傲?有三个理由:

第一,湖南道县是周敦颐的出生地,江西九江是周敦颐的归葬地,这在历史上十分明确。道县有濂溪,周敦颐就号濂溪,道县因此世称濂溪故里。

第二,两宋以前,湖南本土没有诞生过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的人物。湖湘学术为世人所知、所重,是自周敦颐开始的。

第三,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继屈原之后、王夫之之前湖南本土人杰中的佼佼者,是影响整个东亚五国近一千年的宋明理学的开山人物。

因此,周敦颐排在首位是名至实归的。

2 周敦颐终结了一千五百年无人传道的局面,照亮了整个东亚世界

湖南日报:两年前我和您做过一次理论对话,主题是《湘楚文明 源远流深》,您高度评价周敦颐,把他排在炎帝、舜帝之后,同列为与湖南相关的三位“圣人”。您认为,“圣人”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周敦颐是圣人?

张京华:明人林山在《刻濂溪集后跋》中说:“道在天地间,因而修之以立教者圣贤也。”圣人是传统文明的开创者,贤人是传统文明的继承者。

“圣”的字义是“睿智”“深通”,“贤”的字义是有才。但在儒家传统中有特指,“圣”引申为以自己的聪明睿智而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的人,“贤”引申为能够继承圣人所开创的事业的人。

《礼记》中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人,“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功烈在于人间,所以后人效法和纪念他们。这是对“圣人”最确切的理解。

清人贺瑞麟在《周子全书序》中说:“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传。道非不传也,以无传道之人耳。”意思是天道、天理始终都在,但是传道的人却很难出现。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都做了努力,但都不是醇儒。直到北宋,一千五百年无人传道的局面被周敦颐终结了。

在历代儒统中,周敦颐上承孔子、孟子,排位第三;下启二程、朱子,排位第一。可以说,周敦颐是孔、孟以来的第三位圣人,是孔、孟之后的第一位圣人。朱子在《邵州特祀濂溪先生祠记》中说,从尧舜禹到孔孟二千余年,屡明屡晦;从孔孟到周敦颐一千五百年,大多数时候是晦暗的,“其明者不能以百岁”。所以黄百家称赞周敦颐有“破暗之功”。

周敦颐因其卓越的思想理论的创造性贡献,而被尊为理学开山。他的思想光芒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将近一千年的历程,照亮了整个东亚世界,此其所以为一代圣人。

3 理学思想代表着千年湘学的学术高度,周敦颐是“湘学宗主”、湖湘文化的“首张名片”

湖南日报:对周敦颐的评价,晚清学者王闿运撰的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可谓泱泱大气、生动传神。今天,学术界认为周敦颐是湖南省重要的文化资源,以他为开端的理学思想代表着千年湘学的学术高度,是“湘学宗主”、湖湘文化的“首张名片”。您认同这种观点吧?

张京华:周敦颐哲学思想的贡献无可替代,“湘学宗主”舍周敦颐其谁!

近年来湖南学术界、文化界评比“湖湘文化十杰”“湖南九章”,周敦颐、《爱莲说》均排名第一;文选德先生主编的《湖湘文化读本》、刘建武先生主编的《湘学普及读本》,周敦颐均名列第一;朱汉民先生主编的《湖湘文化通史》5卷本,以周敦颐为“湘学学统”的第一位创立人。

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如果说,炎帝、舜帝、屈原、贾谊,代表了湖湘文化的最远纵深,那么,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就是代表了湖湘文化在中古以后发展的制高点。

4 《太极图说》探求义理的精微,《通书》阐发学说的体系。 “诚”与“无极”,是周敦颐的哲学思想精髓

湖南日报:周敦颐的哲学思想精髓在哪里?请您做个简单的介绍。

张京华:周敦颐一生留下两篇义理著作,一篇《太极图说》,一篇《通书》。《太极图说》探求义理的精微,《通书》阐发学说的体系。

《通书》共四十篇,是经周敦颐重新梳理的儒学体系。它兼容《易传》《中庸》的思想,实际上开了朱子以《四书》当新经、取代孔子《六经》的先河。周敦颐最推重“诚”的概念,他说,“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他这样肯定“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他将“诚”这一个普通术语提升到宇宙生成和抽象哲学范畴的高度,从而深化了、更新了伦理学的内涵。

两宋新儒家的建立,在学理上,最大的贡献来自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的论断。《太极图说》承接《易经》,阐发宇宙的本原,从太极到阴阳到五行到万物,将阴阳的系统和五行的系统结合起来,因而比《易经》更加细密、更加复杂。在中国儒学史、哲学史上,《太极图说》第一次提出了“无极”的概念。“无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没有本原,就没有次序、没有规律、没有理性、没有关联。“不言‘无极’,则不足为万化之本根;不言‘太极’,则不能为万物之资始。”这个世界需要寻找它的本原,万物需要寻找它们的关联。

“诚”与“无极”,就是周敦颐的哲学思想的精髓。

5 社会的有序、万物的平衡是天理,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绝非天理

湖南日报:说起宋明理学,有两句话似乎不能回避,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两句话一直被认为违背人性而备受诟病。新文化运动丢弃传统,批判儒家,说仁义道德“吃人”、礼教“吃人”。对此,您有什么心得跟我们分享?

张京华:我觉得有一点要明确:社会的有序、万物的平衡是天理,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绝非天理。

两宋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是五代的人文沦落、廉耻丧尽。所以宋儒振起,提出要遵循天道、天理,节制人欲。社会动荡,导致人们只剩下本能欲望,“灭天理而穷人欲”,从而丧失了人作为人的精神。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序》中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如果不知廉耻,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儒家传统认为,人类首先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遵循“天文”、“地文”;其次,人类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克服先天的不足,创造出“人文”;再次,人类还应当发挥“万物之灵”的优越能力,“赞天地之化育”,带动宇宙万物的共同进步。“人文”、“文明”、“文化”这三个概念都出自《易经》,最初的含义相近。儒家思想,学者公认其核心概念是“仁”,又称为“仁道”,也就是“人道”、“人文”。

“灭天理而穷人欲”原本是《礼记·乐记》里的一句警告。《乐记》说,人类身上有纯净的天性,也有物质的欲望。如果物质欲望没有节制,无所不为,就是人化于物,天理灭矣。可见“灭天理而穷人欲”的根本原因,是人化于物。人类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智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于是导致天下大乱。

宋儒认为“人欲横流”是社会文明的大敌,说“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着他”。人类生存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物质需求一定要有限度。弟子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朱子回答:“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盖天只教我饥则食,渴则饮,何曾教我穷口腹之欲?”

至于周敦颐的弟子程颢、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有其特殊背景、特殊语境的。他们曾经帮助自己的侄女再嫁,可见他们不反对通常情况下的寡妇再嫁。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譬如女子受到干犯和逼迫,就不能一味屈从。我认为二程这句话也不专是为女子守节说的。女子守节与臣子守节,道理相通。士大夫如果面临生死抉择,其生死关乎国家安危、民族荣辱,那就一定要将守节放在第一位。

6 作为基层政治家,周敦颐的清廉植根于儒学修养,研究濂溪学可以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湖南日报:说起周敦颐,恐怕没有人不记得他的《爱莲说》。他的人和他的文,有怎样的故事呢?

张京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确实堪称千古名句。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知道周敦颐,都是从《爱莲说》开始的。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周敦颐不仅是学者、书生,而且是任劳任怨的基层政治家。

周敦颐生活在北宋中期真宗、仁宗、英宗、神宗时期,从而立之年任江西分宁县主簿,到晚年任江西南康军知军,正如梁绍辉先生所说,“从30岁至52岁,整整22个年头,一直在州、县两级地方官的岗位上徘徊”。

作为儒家学者,周敦颐秉持“为政亲民,躬行日用”的基本原则,学术超群而又为官清正,是中国古代清廉官员的代表人物。

有意思的是,据考证,濂溪之“濂”,唐以前古文罕见,应当是周敦颐创造了“濂”字,“以德媲水,以明其廉”。可以说,“濂溪”的名号是中国古代“廉文化”的重要象征。

周敦颐有“至廉”、“清尚”之称。潘兴嗣《濂溪先生墓志铭》说:“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周敦颐的清廉植根于他的儒学修养,深入研究濂溪学可以为中国当代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7 在治理国家、振兴民族的过程中,思想家、哲学家所起的作用是超越时空的

湖南日报:2013年底,习总书记在曲阜参观孔子研究院时表示:我来这里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就是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您认为,我们开展纪念周敦颐诞生1000周年活动,学习和继承周敦颐的思想精神,现实意义在哪里?

张京华:在治理国家、振兴民族的过程中,思想家、哲学家所起的作用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在中国儒学史、思想史上,周敦颐与孔孟、程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学说,上承孔孟学统和《易》《庸》之学,下启程朱理学,“继孔孟真传,开程朱来学”,“上以接邹鲁之传,下以启洛闽之绪”,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条件,开创了儒家学术的新形态。他开创的理学思想给儒学注入活力,使儒学得以继续指引中国人的文明历程,同时也开创了一个思想自我更新、文明复兴再造的模式。这是我们今天研究周敦颐的价值所在。

相对于湖湘文化中的其他人物、著作,周敦颐的思想学说地位不可撼动。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周敦颐以其卓越的理论思维,代表了中古时期的思想高度。周敦颐是真正“湘字号”的本土英杰、更是一个世界性的哲学思想大家,他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深入探讨和研究周敦颐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既是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具体步骤和内容,更是我们湖南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8 以实事求是的历史的态度评价儒家传统的现代价值

湖南日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最近在《求是》发表文章《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辩证看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优长和局限”,这,是否为我们的研究指出了方法论?

张京华:方法论全在“辩证”两个字。

一方面,党中央提出复兴民族文化的“中国梦”伟大构想,其中理论基础的关键是我们的历史积淀和儒家文化。今天我们响应中央的号召,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最好的做法莫过于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特质,以实事求是的历史的态度重新评价儒家传统的现代价值。

另一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客观、科学、礼敬”。也就是说,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儒家文化,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科学鉴别、正确取舍、转化创新。

这,也是我们研究周敦颐哲学思想应持有的基本态度。

责编:夏博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