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跟四走”产业扶贫的三个关键词

[来源:红网] [作者:王明哲]

近期,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派出多路记者赶赴九个省、市、自治区深入调查采访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新作法、新经验,将陆续推出特别系列报道《精准扶贫一年间》。12月15日推出第一期聚焦湖南,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的地方。在这期主题为《精准扶贫一年间:湖南“四跟四走”拔穷根》报道中,记者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重点探讨了“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成功的关键及相关议题。

所谓“四跟四走”,用杜家毫的话来说,就是“资金要跟着贫苦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必须跟着市场走”。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它把握了精准扶贫最终是为“扶心”,让老百姓过上舒心日子的核心本质。

具体而言,解读“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我们可以从“实事求是”“创新”“领头人”等三个关键词来分析。

首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之一。湖南通过“四跟四走”发展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其中所体现的方法论,无疑是在了解贫困地区现状后,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落实。因为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少人多,而且土地面积中山区较多,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种植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根据每一个地区实情与资源分布,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或许是最切实际的路子。实践也已证明,这种基于“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已取得了实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其次是“创新”。在“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中,创新发展特色明显。我们知道,无论何种形式的扶贫,都离不开金融支持。以前很多地区的扶贫工作,大多是直接给“扶贫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这的确也解决了他们部分生活困难,但这些有限资金没有用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自然扶贫效果不理想。而“四跟四走”的创新之处在于,政府积极引导,以金融手段搭建好“无担保、无抵押”的诚信平台,消除贫困户的担忧与不信任,让贫困户跟着“能人”参与项目,有了资金后入股分红,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另一方面,企业则在帮扶过程中壮大了产业规模,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创造了更多更丰厚的收益。显然,这种创新实现了贫困户与帮扶企业之间的“双赢”目的。换言之,“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创新,就在于政府引导,激发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杠杆效应”。

再者是“领头人”。找到了合适的领头人,这是产业扶贫发展的关键,更是“四跟四走”这一模式走向成功的关键。扶贫本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沟通协商,需要多种观念碰出火花,而达成一个共识。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想形成一致认可的共识,没有一个“主心骨”是不可能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中,村支书及“能人们”就成为了“主心骨”,前者向贫困户传达解释上面的政策,做通思想工作;而有一定经营经验与群众意识的“能人们”,在具体的产业发展上,帮助与引导贫困户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经验,为贫困户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一句话,“四跟四走”以产业扶贫为主导,主体明确,路径清晰,值得继续总结,进而复制推广。

责编:印奕帆

来源:红网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