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神舟”坚持下来了,民粹主义没赢

[来源:环球时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7日上午成功发射入轨,它将在19日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发射之前两名航天员在记者会上亮相,发射过程现场直播,展现了中国对自己航天技术可靠性的自信。17日的成功发射显示了“神舟”系列飞船的进一步成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在这次行动中首次入驻航天员,中国航天技术来到了快速发展的收获期。

中国空间站将会完全建成已无悬念,它在8年之后很可能成为全人类在轨使用的唯一太空站。中国将航天员送上月球表面的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它被广泛预测会在本世纪20年代实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后来居上趋势看上去充满后劲。

中国有大国的雄心,有多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又有较雄厚的资金基础。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中国注定将最终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强国。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民间舆论对航天的支持越来越广泛、稳定。前些年质疑发展航天必要性的声音经常在互联网上“拉山头”,认为它是国家面子工程、应当把这笔钱用来改善民生的怪话总能吸引部分人。它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作为成长中大国自我认识的复杂性。

不断取得的航天成就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它们逐渐塑造了新的认识维度。中国与一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令不少国人沮丧,航天既有中国与美国的标志性差距,又有中国不畏差距的标志性追赶。在未来20年里,世界或许会出现这样的航天格局:美国是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国家,中国是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国家,并且在筹备登陆火星。

人类在地球上修路盖房挖洞,折腾得差不多了,宇宙的空间无限,而人类的宇宙探索刚刚开始。宇宙应当会为未来科学提供大部分课题和用武之地,中国的宇宙探索已经步入正轨,而我们与最先进国家的几十年技术差距从大历史角度看不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不是赢者通吃的,谁坚韧不拔、方法得当,谁就有机会走到前面。

中国的“神舟”和“天宫”都是在步美俄已做过事情后尘,但它们广受刮目相看就在于中国的决心充裕,可后续调动的资源充裕,而且我们走得很稳健,中国的航天前途无量。

现有航天事业格局是中国特有体制下的典型产物,它虽然起点低,但其有序、高效以及爆发力看似并不输给美欧的航天运行体系。因此航天成就带给中国人的自信会是多方面的。

载人航天是风险重重的大型工程,中国当年敢于立项,敢于投入,而且克服了社会内部的一些反对声,如果这当中在一个环节上严重犹豫、徘徊,今天可能就是另一种局面。而我们能坚持下来,原因之一大概也在于我们的前面有成功范例,我们开展尝试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很明确。

走到今天的位置上,中国接下来的追赶不太可能是对西方发达领域的全面模仿和拷贝,我们独立探索、甚至在最前沿上引领世界的领域将逐渐出现,并慢慢增多。因此中国人要敢于尝试,敢于试错,不怕因此而付出代价,这样的集体精神一定要在中国确立起来。

中国是世界相对先进事物和相对落后、贫困局面的混合体,这样一个参差不齐的大国成为人类的科研主角之一,本身就是个大创新。我们有很多现实的关系需要协调,也面临伦理及哲学的诘问。那么“神十一”在太空中划出的是一个问号,还是惊叹号呢,相信至少在今天,更多人看到的是后者。

责编:刘艺

来源:环球时报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