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从“部长通道”变“舆论通道”去看变化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育超]

人民大会堂北门内一条长约百米的“部长通道”,每年都是记者们争相“拦”部长、“扯”部长、“塞”话筒的“战场”。但今年这里成为国务院各部部长主动发声的“平台”。截至3月14日下午,共有数十位部长在此回答媒体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成为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部长们真是‘拼’了!”一家都市报记者笑言。(中国政府网)

随着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人民大会堂北门内一条长约百米的“部长通道”也再次成为各路媒体和网民们关注的焦点,每年这里都是记者们争相“拦”部长、“扯”部长、“塞”话筒的“战场”。大家尤其关心各部委的高官们会回应哪些“敏感”问题,会释放多少“干货”,毕竟他们执掌的政府部门影响着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今年的“部长通道”,却从“阻击战场”变成了“发布会场”,相关部门主动直面舆论焦点,成为了百姓关注点的“舆论通道”。

曾几何时,国家部长级别的高官,是老百姓眼中“大人物”,他们对于记者直面的采访和对热点话题的回答充满着抵触和顾忌。每年走“部长通道”时,面对记者们刁钻的提问,看似距离很短的“部长通道”,在他们眼中却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就眼睁睁看着每年两会期间的“部长通道”变成了“阻击战场”,部长们不给媒体“下料”,媒体就自己来“炒菜”,至于“菜”的质量,民众吃着这些不咸不淡、不酸不辣的“白豆腐”,直想吐。

没有部长们的积极回应,很多事情就会无中生有、谣言四起,民众也就此陷入到胡思乱想、主观臆想之中。这不是一个现代政府该有的表率,也因此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极大关注,并两次“发声”要求国务院各部部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回应舆论关切”。面对记者的百般“纠缠”,部长们用自己专业、权威的声音来驱除各种杂音,来化解公众的疑虑。

从“部长通道”变为“舆论通道”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种变化,那就是在当下之中国,八项规定牢不可破、四风之气荡然无存、反腐浪潮一浪还比一浪高。在经历了系列规定、反腐的“洗礼”之后,部长们与媒体对话,腰杆挺直了、心态放平了、“表情包”也更丰富了。

正如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的“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也希望腰杆挺直了的部长们能将“部长通道”的变化延伸到日常工作当中,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做好民众的舆论窗口。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

广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