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乡村治理 减轻基层负担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孟亮]

周孟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的最前沿,方方面面工作都需要基层去落到实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工作大量交叉、压力层层加码,就会让“穿针引线”的基层党员干部不堪重负。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面临责任过度、压力过大等难题,高负荷运转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获得感,也阻碍了群众满意度和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多次出台规范性文件为基层“减负松绑”,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基层减负,取得较大成效,但较预期目标仍然存在差距。当前,应进一步减轻基层干部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乡村治理增效。

建立健全基层权责对等机制。大力推动上级政府简政放权,根据实际需求赋予乡镇更加灵活的事权、物权、财权,为基层干部敢担当提供资源支撑,缓解属地管理中存在的权责不对等的矛盾。建立和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基层单位和上级政府之间的权责边界,并设置职责下沉的标准和条件,严格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以堵住“甩责”漏洞。构建基层与上级政府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管不着”的顽疾。

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针对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督查考核频繁等突出问题,应严格规范会议次数、人数和发言时间,控制文件数量、篇幅,着力提高会议和文件质量,并制定负面清单,对明减实不减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在上级督查考核方面,严格控制采用“一票否决”“责任状”等方式,并推动督查考核结果互认互用,以避免重复督查。建立基层治理容错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干部提升治理效能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针对各式各样App、微信群等造成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进一步加强集中整治。上级政府在考核基层干部时应更多考虑群众的满意度,加强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事项的实质性考察。

营造崇尚实干的工作氛围。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上级部门的带动作用,发扬“钉钉子”精神和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另一方面,应及时发掘乡村治理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和表彰,发挥先进的激励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其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积极性,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科技助力基层减负改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有较大应用空间。比如数据共享能使信息透明化,从而减少开会协调次数;“互联网+督查”有助于优化督查考核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应合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开辟数字共享端口、创新数字应用场景、搭建数字监管平台,同时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多适用于基层工作场景的数字应用,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路”,充分发挥科技向善作用,推行智能化,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对外赋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政府单一主体难以有效应对基层事务,容易陷入重负困境,应赋予政府外部力量更多权利,推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建议加大政府购买企业服务、PPP合作,引导企业逐渐参与到养老、人居环境治理等事务中;对社区社会组织赋权增能,加快形成志愿服务、慈善帮扶、纠纷调解、文化体育等多种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强化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力量,完善群众参与制度,鼓励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表达诉求、参与服务评价等,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治能力,实现“减负”与“增效”共同推进。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