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服务“规范化”方能“走得远”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志宏]

周志宏

全程陪伴看病、代为排队挂号、缴费取药,还会为患者进行就诊规划……自去年起,陪诊服务热度渐涨。记者查阅发现,各大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分布在北京、杭州、西安等医疗资源较丰沛的城市,过去1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工人日报5月9日)

据观察,陪诊服务的顾客群体主要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单身青年、带娃就医分身乏术的宝妈以及异地就医的急重症患者等。可以这么说,普遍而又令人头疼的看病难催生了“陪诊”服务,特殊人群的“刚需”使得“陪诊”服务“热度”渐长。

一般而言,“陪诊师”要做的,就是帮“刚需人群”提高就诊效率。挂号缴费、做检查、领报告分处不同楼层,很多患者身体不便,或不熟悉流程,来来回回几番“折腾”,几个小时就搭进去了。因为不知道要先分诊,干等一天甚至更多时间没能看上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恐怕不止一两个。

作为一种低频需求,陪诊服务虽已走进公众视野,但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帮患者提升就医体验,为医院减轻导医负担,却也存在准入门槛低、收费标准模糊等问题,亟需加以规范。

作为陪诊服务,服务内容不可能仅仅是跑腿。有“陪诊师”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就诊规划师”是颇有些道理的。因为到医院就诊,很多检查都需要预约,而一些异地患者开了检查单却不能当天做,食宿成本都很高。需要陪诊师提前跟患者交流,了解病况和就医诉求,需要“陪诊师”提前把医院跑熟,熟悉内部构造的同时,还要清楚医生的专长,为患者作选择;需要“陪诊师”帮患者提前规划、代开检查,患者来了直接做检查,医生当天就能看完给出结果。

帮患者提升就医体验,为医院减轻导医负担,这是“陪诊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行业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技能门槛并不高,最重要的是有爱心、责任心和同理心。必要时,“陪诊师”还要充当患者身边的“定海神针”,不仅仅是“陪”患者,还得安慰、鼓励患者 ,舒缓、稳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战胜疾病的信心。

据此,陪诊服务必须“规范化”方能“走得远”。人们注意到,在老龄化背景下,“陪诊师”有望成为化解“就医难”的重要力量。“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准入门槛、服务流程、争议解决等方面,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眼下,陪诊服务关键要与患者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供需对接,以期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另一方面,陪诊服务的收费标准与各地收入水平挂钩,半天的价格在150元~400元不等,但有的商家恶意压价竞争,搅乱市场;有“黄牛”打着“陪诊师”的旗号,承诺可以帮患者抢专家号、走绿色通道、加塞做手术等;还有一些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打出诱人广告招募“陪诊师”,其实是以介绍工作为诱饵进行收费培训。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势必影响到患者对陪诊服务的信任度。相关部门应推动建章立制,比如,医疗服务涉及个人隐私,有关患者病情的照片和录音,必须及时销毁;比如,在服务失能或半失能患者时,为了避免纠纷,要有家属陪同,要制定“风险告知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为每位患者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摸索,需要研究和探讨,并尽快形成“规范”。同时,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尽快明确服务和收费标准,并对从业机构进行审批或备案制管理。未来,还应协助组建行业协会,以法治护航,推动提升服务水平,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惟如此,陪诊服务才能“走得远”。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