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药盒里的浪费”需多管齐下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付彪]

付彪

“您家过期药品怎么处理?”“扔了呗。”近日,在“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中,一场“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在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渔阳里广场举办,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和上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药师联合“摆摊”,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当天就回收了20公斤市民废弃的药品。(11月22日《法治日报》)

“舌尖上的浪费”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药盒里的浪费”同样惊人。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约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其中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家庭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这不仅会给医疗保障资源造成浪费,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被不法分子回购,重新流入市场,还会危及患者健康。

造成“药罐里的浪费”原因有很多,如盲目购买非处方药备用,家庭药品增多;医生处方大幅超出患者需求,导致药品积存;药品整盒、整瓶出售,只服用一次二次便被“束之高阁”。更普遍的是,用医保卡过度购药。我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都有明确要求,但对过期药品回收处理,尚缺乏具体规定。一边是过度购药,一边是缺乏回收渠道,使得一些人对家庭过期药品不知如何处理,只好一扔了之。

事实上,家庭过期药品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长期以来过期药品并没有被集中收集和分类回收,许多人依然把过期药品当普通生活垃圾一样扔弃。目前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主要靠个别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公益性活动在进行。不少城市都开展过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相应激励机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回收活动大多叫好不叫座,难以常态化制度化。

可见,遏制“药盒里的浪费”,必须突破监管引导、企业动力、民众意识三重困境,这不是单纯的政策命题,实则是对治理智慧的考验。一方面,要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安全用药、科学用药、实用用药基本常识的宣传科普,帮助公众了解正确的购药、贮药方法与合适的废弃药品投放回收渠道,使公众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按需求购买药品,避免重复购药、超量购药,减少药品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完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在一些地方和药企开展过期药品公益回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立法,明确过期药品回收和处理主体。比如,建立强制性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使之成为药企的法定义务;将过期药品回收纳入垃圾分类管理,细化过期药品丢弃和回收办法。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举措,鼓励药企、医疗机构和药房进行过期药品回收,积极推进药品回收“互联网+”技术落地实施。

此外,严格监管医疗单位开大处方、过度推销,鼓励药房“整药零卖”,使其按合理用量向患者售药。严厉打击非法回收药品行为,遏制过期药品非法流动。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