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差评遭“轰炸”,信誉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韩欣]

韩欣

目前,网购越来越普遍,许多人对网购行为进行过评价。不过,有些消费者收到网购商品后,发现有质量差、不符合预期等问题,如果在网购平台打了差评,可能会惹来许多麻烦。宁夏银川市张先生最近在网上买了一双运动鞋,收到鞋子后觉得与宣传相差较大,于是给了差评,没想到商家对他进行了“电话轰炸”,张先生对此很是气愤。(11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随着网购的流行,消费者的评价成为衡量商品服务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商家一旦遭到差评,经过大数据分析平台会采取减少推送、减扣信誉分值、店铺排行降低等措施,进而会影响到商品销售额、用户复购率。因此,商家对消费者给的差评尤为在意。诚然,出现差评,商家应当向内归因,部分商家却不以为然,反而采取纠缠骚扰,甚至威胁恐吓消费者。除了骚扰威胁,“利诱”也是卖家惯用的改好评手段,转而用优惠券或返还现金的“糖衣炮弹”,殊不知其做法已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凡此类事件,无疑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究其原因,在于信誉评价体系“差强人意”。一个差评能够给商家带来多少弊端?商家竟然会如此“穷追不舍”。首先,评价体系太过于“极端”且无具体标准,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不妨引入一些加权机制,对卖家、买家实行以往售卖、购买数据分析,对现有打分进行加权,再采取奖惩措施。其次,信誉评价系统存在人工干预现象,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判断。是否能通过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建立公平、真实、可靠的信用记录,构建第三方网上交易评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最后,针对部分消费者“恶意评价”,或可强制进行身份验证,建立相应的信用档案,从源头保证评价的“纯洁性”。

诚然,体系的不完善不能成为“自认倒霉”的理由,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障。作为消费者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权,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向相关平台反映都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绝不能让商家认为其“野蛮”行为成本低下。

买家卖家本是一家,如何让其走进一家“门”,质价相符是最好的“请柬”。商家应当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如此一来,得到“小红花”也倒简单,相关监管部门要发挥好“中介”作用,既要充分维护消费者自由评价的权利,还要助力平台建立相关机制,营造网络购物公道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