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城市建设当成“橡皮泥”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鱼予]

鱼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11月21日《人民日报》)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它不光是建筑物的增加,以及居民的聚集,而是城市内部产生各具功能的区域,须有机性的联系,构成城市的整体。然现实中不乏存在,一些地方为了追求与时俱进的“高大上”,为拆而拆,为迁而迁,未能遵循拆迁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内涵,将城市原有的风貌破坏,与原有社会结构割裂,片面追求建设速度,为了要政绩、谋形象,把城市建设当成“橡皮泥”。

提升城市品位,打造舒适环境,出发点是好的。然每每说到“拆建”二字,都是备受敏感的词汇。皆因为这一动作或多或少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其根本点来源于各方利益间的平衡。正如文中指出,一些城市沿用粗放的开发建设方式,老城区越建越高、越来越密,增加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的负担;一些城市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切断了居民的乡愁记忆;还有部分城市短时间、大规模拆除城中村等连片旧区,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等,实则将城市建设变为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一个城市的发展,当凸显出“空间结构”或“内部结构”。以经济作基础,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一个文明城市必须具备的骨架;而独有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文化品位,则犹如精气神韵,同样是一个文明城市须臾离不开的灵魂,是其凝聚力、自信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这就需要在重“软件”和“特色”上下功夫,让城市走出盲目规划、超需求建设的循环,少一些急躁冒进的心态,将城市发展“粗放化”“简单化,兼顾好既有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全要素保护。

城市建设当成“橡皮泥”,暂且不论“形象工程”浪费多少公币,搭进却是地方政府公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处处见“人”,留下记忆、记住乡愁,把人性化、人情味、人文精神体现出来,不仅要跃然于纸上,更要屹立在大地。得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更得监督部门加大“拍脑袋”决策惩戒力度等。如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如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等,以此杜绝“贪大、媚洋、求怪”乱象,保持好“原生态”风貌,唤起新的发展动能。

城市的内涵,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市的公共设施,是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填补城市快速发展中的民生短板,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相信,城市管理者只要坚持“建设为民、惠民”,只要服务之心无“杂念”,坚守并担当的本位角色,定能在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让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真正感到到这个城市的安全、便捷、舒适。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