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心相印”让就地过年更有温度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倩]

张倩

“今年过年回家吗?”最近,这句话成了不少上班族见面时的问候语。随着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冬季疫情防控形势尤为严峻。为疫情防控需要,截至目前,全国多地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

临近春节,一边是“灯火可亲”的家乡,一边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自己和他人充分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两相权衡之下,“就地过年”的确成为当下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保证生命健康安全的最佳选择。然而,“就地过年”是一项需要多角度考虑、多方面、多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系统性工程,也对各地公共服务水平提出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

提倡就地过年,重在落实用“薪”留人。一定要保障好务工人员过节期间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一方面应给予劳动者“硬核”权益保障,督促企业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依法足额支付工资、春节加班费、交通补贴、加班餐等;另一方面,可推行节后弹性休假模式,针对春节探亲计划受到影响的在外务工人员,务工输入城市可适当考虑在各行业推广弹性休假模式,减轻疫情防控公共压力的同时,弥补劳动者未能回家过年的遗憾。

提倡就地过年,重在落实用“岗”留人。留下来过年能否找到活干?这是就地留守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可通过稳岗送岗留工等服务,搭建稳岗桥梁。一方面,各地根据疫情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线上或线下招聘服务活动,开展就业援助,助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切实落实企业稳岗补贴、企业以工代训、开展农民工线上线下技能培训等活动,切实助力提升劳动者技能、助力中小企业稳岗。

提倡就地过年,重在落实用“心”留人。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疫情、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一方面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做好生活基本保障,包括生活配套、物资供应、交通出行等,最大限度满足就地过年人员的诉求。另一方面,需筹备更多的“精神食粮”。如开展看望慰问等暖心活动、安排内部的聚餐、娱乐活动等,同时倡导在“朋友圈”晒祝福、“云拜年”等,以别样方式传达彼此祝福,确保年味十足。

“就地过年”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举,是为了今后更长久的相依。只有拿出更多的诚意,设身处地与“异乡人”共情,“薪心相印”多举措并举,才能真正让倡议落地。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