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技术赋能的形式主义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守湖]

陈守湖

由于技术进步,如今对工作的布置和督查越来越便捷。技术可以让人时时在线、让事处处可见。但技术在助推工作的同时,亦很容易滑向技术赋能的形式主义。它比传统的形式主义隐蔽性更强,也更容易让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人照管60个“小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上厕所开会都不忘“刷分”……这不是淘宝大V在卖货,而是社区工作者在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

从中央到地方,整治形式主义已颇见成效,但披着技术外衣的形式主义却不断涌现,表现为登录管理、痕迹留存、数据抓取、在线互动等等。表面看,基层接到的五花八门的工作布置少了,忙于填表当“表哥”“表姐”的任务少了,工作人员在岗加班时间似乎也少了。殊不知,技术的加持使得流于形式的工作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不断植入的平台,不断叠加的环节,牢牢地控制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现代社会,技术介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大大提升了社会各领域运转的效率。正是由于对技术的普遍认同,将技术手段引入工作流程,往往被视为某种创新而受到鼓励或默许,但却忽视了技术异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打着“创新”旗号的形式主义堂而皇之地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成了考核工作成效的最重要依据。甚至,抵制这种技术赋能的形式主义,还有可能被扣上因循守旧、反对创新的帽子。

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变种频出,根子依然在于政绩观偏差导致的考核变味走样。强调过程、忽视结果,以致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屡禁不止。不管依托什么样的手段,形式主义的典型特征都是不求实效。技术是用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不是用来搞花拳绣腿的。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千万不能忽视理由“正当”、手段隐蔽、危害极大的技术赋能的形式主义。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