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常态化防疫新形势 做好高校舆论工作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万颖]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在加快恢复,复工复产复学取得重要进展。然而,在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舆论形势呈现复杂态势。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角力场,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公众话题和快速更迭的疫情热点时,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感,切实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正确解读决策部署。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省委省政府积极动员,启动一级响应迎战。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认知的局限和不同的利益诉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方舆论在网络空间交汇碰撞,造成了人心的焦虑和恐惧。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原住民,其价值观亦处于从单纯走向成熟的过渡发展时期,在长时间宅家期间,面对成千上万的网络信息轰炸,恐慌、焦虑、迷茫成为了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常态。高校要充分利用报、网、微、端,一是对党中央、省委关于打赢疫情防控中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大众化解读和阐释,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二是要对下一步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复工复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战略性对策,使广大师生员工找到学习工作的发力点;三是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科学应对疫情中出现的未知之数、未解之谜,未察之变,为抗疫防疫提供正确舆论支持。

精准满足受众需求。高校新闻宣传的目标受众主体是大学生,在传播方式上,要精准把握青年受众的特点,灵活运用大数据和5G,有效整合媒体资源,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利用网络新媒体宣传阵地,借助抖音、知乎、B站、微信、微博和qq 等载体,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内宣和外宣,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协同的全媒体、多形式、立体式传播态势,实现传播效果做大化。在传播内容上,要深入挖掘、积极宣传全国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尤其是战“疫”中涌现出的优秀的青年群体和身边的榜样,让广大青年学生看有所得、听有所思,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要加强人文关怀,提升亲和力,缓解负面情绪,提升舆论引导的“温度”;要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大学生关心的学业、实习毕业和就业等话题,展开集中回应,提供行动引领和方法指导;同时,灵活运用抗疫的案例、故事、数据等,就事论“势”,上好网络素养课,增强“四个自信”,拓宽舆论引导的“深度”。

主动引领创新方式。舆论阵地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引领,赢得主动。要把握主动权,敢于发声。要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的优势,主动引导、善于疏导,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的制高点,奏响战“疫”最强音。要注重宣传方式方法。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为舆论增添暖色调,让受众增强获得感和信任感。要加强舆情监管。要革新理念,充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制定舆情量化指标,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舆情的新变化与新热点,实现实时监测、及时反馈、精准溯源、有效应对,既保证从宏观上实行大样本、全方位、全过程的量化研判,又要做到个体化、特殊化、定制化的精准分析,从而提升高校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

作者:万颖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