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大奖赛”能让我们释怀?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红军]

李红军

如今,不少家庭都会为孩子报上一两门艺术培训课程。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琢磨透了家长的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在看似光鲜的表象背后,一些家长也有难言之隐,有的甚至大呼上当。家长看中的是奖杯,培训机构看中的则是参赛报名费、培训费、外地参赛住宿费等,想深挖的不是学生的潜力,而是家长的钱袋。培训机构组织比赛,加课集训能赚钱,反过来,学生参赛拿奖,又能成为他们再次招揽生源的招牌。(《新华每日电讯》11月13日)

时下,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同一起跑线”上,想方设法让孩子早日“成才”。一些黑心培训机构看到这一“刚性需求”,纷纷开设了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孩子进了培训班,并非最终结果,还要开设名目繁多的比赛引诱你和孩子来拿“大奖”。所谓的“大奖赛”说白了就是人人有份的“大家赛”,交上不菲的费用,请来一些草台班子做评委,然后发张大奖赛奖状或者奖杯,孩子和家长的虚荣心都得到了满足,殊不知,这些“大奖赛”的含金量也就几乎为零。

“凡赛必奖”是家长成才焦虑衍生的“怪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尤其一些物质生活十分优渥的家庭,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常常舍得花大本钱,“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在这些家庭被诠释的淋漓尽致。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接踵而至,书法、绘画、舞蹈、器乐、声乐、人工智能兴趣班等……你能想到的艺术门类都有比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上了培训班能否真正成才,恐怕只有鬼知道。

其实孩子成不成才并不重要,让孩子成人才更为关键。现实语境下很多家长剑走偏锋,对孩子的学习过于看重,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却不重视,显然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孩子如果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即便学到了一技之长又能怎样?黑心培训机构看重的是你的钱包,家长看重的是那个所谓的“大奖”,你情我愿,各取所需,不菲的参赛费悉数收入囊中,实可谓“骗钱有术”。至于一些比赛还冠以“国际”“大中华”的招牌,让人感觉“高大上”,实则“一纸奖状”无异于“一张废纸”。

“凡赛必奖”是家长成才焦虑衍生的“怪胎”,应对这种“怪胎”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为所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黑心培训机构使出万般花招,你就是不上当,他们也就洋鬼子看戏——傻眼了。怕就怕家长跟着黑心培训机构设下的圈套走,被当了冤大头还蒙在鼓里,想来十分可悲。还有多少“大奖赛”不能让我们释怀?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