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托管重“时”也要重“效”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鹏伟]

宋鹏伟

为了解决小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从2020年春季学期起,全市公办小学的托管时间将延长至18时,25万余名公办小学生及其家庭将从中得到实惠。(《太原晚报》11月12日)

学生减负,不能以家长增负为代价,合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极其必要。这便是学校课后托管应运而生的原因。哪怕只是再延长半小时,对双职工的家庭而言,意义都是不可小觑的。

随着教育减负的不断落实,公办小学的下课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甚至下午4点就放学。“谁来接”就是一个现实问题,接踵而至的又是“接到哪儿”和“干什么”的焦虑。孩子无处可去、家长负担过重、学校资源浪费……百害而无一利。进一步说,如果家长把孩子纷纷送到各种辅导班,孩子的负担不仅不会减轻,反倒可能更重。

然而,横亘在面前的有两大难题:一是放学后不能补课,二是义务教育不能收费。办法总比困难多,随着各地不断改革破冰,课后托管还是铺开——学校免费托管,但是政府给补贴;托管时间不讲课,孩子们可以写作业和参加兴趣活动。如今继续延长托管时间,更是彻底解决了家长们“还是得请假接孩子”的不便,周到又贴心。

不过,从全国多地实践的情况来看,托管效果参差不齐,要想把好政策落实好,还须在提高托管质量上做文章。究其原因,一方面补贴太少,老师没有积极性;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考核,托管的内容和精细化程度也无法得到保证。以广州为例,课后托管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2元,若只有20个孩子报名托管,老师的收入只有几十元,显然力度太低。正如有些老师所说,不如用这笔钱去购买社会服务。但若社会机构也不愿做,那可能就说明这点钱不足以去应付现阶段的生活水平,“如果社会机构都不愿意做而强求老师去做,那老师们只会有怨气”。进一步说,即使补贴足够,也不排除有些学校依然应付了事,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开展课外文娱活动——没有充分竞争,积极性永远是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继续打开思路,不必被“公办学校”四个字束缚手脚,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介入。例如,完全可以外聘若干有特长的老师,不以考试为目的地开展体育、文化、艺术和科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事实上,放学后的时间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即使引入一些特色培训机构,适当收取费用,也并不违反政策精神,其实质与参加校外培训并无二致,优势却十分明显——安全(不必离校)、价廉(学校提供场地)。至于安全问题,可以引入保险机制,通过参保的方式降低各方风险。

明确放学后的校内托管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以鼓励老师发挥积极性,允许学校引入社会力量优势互补……要想让校内托管真正办好,在免费和补贴之外,还应有更加细化和优化制度设计,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多门类的差异化选择,让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更有质量。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