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马纯红]

马纯红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精彩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辉煌历程,生动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作为被实践所证明的指导思想,依然以其科学性、真理性闪耀着时代光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当前,进一步讲清楚讲透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把回应大众诉求、人民利益价值导向、实践成效标准依据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每一次推进和发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基点上,科学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也由于卓有成效的大众化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但贴近实践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同于庸俗化,降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而应该以理论来切实关注、回应与做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等热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真正反映和把握群众的现实需要,着眼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根据理论分析问题,依靠理论解答问题,并在解答时代问题中升华和完善理论自身,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推进于实践的康庄大道。

以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表达体系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法。从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法宝”等中国革命道路话语,到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中国改革发展话语,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一带一路”“主心骨”“试金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全过程,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和实践样本,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魅力。但创新话语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同于娱乐化,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要在内容的“深入”上下功夫,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马克思主义讲深讲透。另一方面要在表达的“浅出”上做文章,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力戒形式主义的大话空话套话,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大理论讲“家常话”,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鲜活。

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载体,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切实指导大众的生活和工作。针对当前网络化、全息化、全媒体化的特点,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占领和稳定传统主阵地的同时,还开始掌握和综合运用慕课、微博、微信、抖音、APP等自媒体传播手段,在线上线下进行全渠道传播,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入大众,让大众进一步认知马克思主义,进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如“学习强国APP”“微宣讲”“社会主义有点潮”等灵活多样的传播载体,就既有内容也有形式,既有深度也有温度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喜闻乐见的过程中生动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丰富载体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同于低级化,消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近年来一些网络和自媒体上屡屡出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低俗化戏谑,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低级传播,是一种负向的“大众化”。在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载体的同时,要加大对网络和自媒体的引导和管理,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