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培养目标,推动实践育人提质增效

2024-07-15 09:52: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婷 陈平涛] [责编:欧小雷]
字体:【

胡婷 陈平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深化实践育人提供了“桥和船”,指引了前进方向。高校应当锚定人才培养目标,洞察实践育人的本质规律,聚焦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强化要素整合,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拓宽路径,推动实践育人创新提质增效。

注重理念引领,推动育人理念与教学理念深度融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实践的成果都是由一定的教育理念来引领的。深化实践育人,必须推动育人理念与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树牢“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的育人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的教育基本理念。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重要环节和有效延伸,必须践行“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即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中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主动将学习实践成果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注重机制完善,推动实践育人体系建立健全。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基础、多层次分类别的实践活动体系是高校深化实践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能力需要跨学科、多维度来培养和提高,需要完善的机制提供保障。一是要完善全员育人的顶层设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优化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有效管理、指导与监督实践育人工作。通过建设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贯穿育人链条,整合高校与社会资源,优化内容供给,实现实践育人活动的减量提质增效。二是构建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八学期八主题”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适合当前学习阶段特点和需求的实践教育活动,帮助他们锤炼品德、认知社会、品鉴艺术、聚焦创新,借助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丰富育人载体。三是统筹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把实践育人融入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围绕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挂职锻炼实践等多种实践育人类型,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考核评估细则,将社会实践表现作为评优评先、团内推优、党员发展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实现全流程、全链条管理。

注重多方协同,推动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造。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多方协同的育人工程,要取得实践育人的更好成效,必须建立多方联动实践机制,让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实践育人中,持续完善以社会认知为主导的社会化实践、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项目化实践和以志愿服务为主导的服务型实践。一是聚焦服务社会需求,社区与高校合作共建,吸纳高校实践团队参与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根据学生综合发展计划提供“服务清单”,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搭建起常态化组织实践活动的桥梁与纽带。二是政府主导实施青年岗位建功行动,推进“返家乡”“西部计划”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支持高校立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引领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三是社会主导提供需求清单,明确具体事项,为学生提供轮岗锻炼、优岗激励等培训。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广播电台等媒体平台,寻找并挖掘各类实践育人先进典型,找准切入点,深挖闪光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提升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专业度与获得感,实现大学生专业所长、实践锻炼、社会需求互促互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文理学院团委书记)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