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2024-07-15 09:50: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献忠] [责编:欧小雷]
字体:【

龙献忠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设“大思政课”,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用好“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善用“大课堂”,促进理论实践“大融合”

“大课堂”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大课堂”,要善于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积极利用社会实践资源,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掘社会大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历史与现实联结、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立足国内和国际视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具体来说,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和理论传播,增强信念、厚植情怀、传播强音。首先,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开足开好思政课,并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其次,大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领域,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中去。要让大学生走到社会实践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开在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的现场,开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和家国情怀教育。

再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思政元素,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等内容,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重视课程实施策略,强调课程评价,既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形式活动”,也要摒弃刻板授受式的“教条活动”,真正落实从活动到课程的育人实效。

搭建“大平台”,汇聚合力育人“大能量”

“大平台”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搭建“大平台”才能够有效汇聚合力育人“大能量”。高校要积极融入“大思政课”大平台建设,既做大平台的建设者、参与者,又做大平台建设的推动者、受益者。重视网络思政资源建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一是建设立体的思政育人平台。促使教师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鼓励教师开发“大思政课”示范案例,通过教学设计比武活动,开发“大思政课”示范课程,为大平台建设贡献高校案例和高校智慧。以资源库、大讲堂、工作室、教育基地为载体,建设原创精品、课程教材、云端思政等资源库,集“讲诵演创”于一体,解决平台单一问题,有效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二是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完成课程作业,开展思政课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等活动的同时,走进纪念馆、革命旧址、博物馆等场所深入学习和体验,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三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考核平台。逐步建成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系统,将全校各行政部门和教学系部一并纳入思政教育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部门评优、个人评优、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挂钩,并作为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意识形态校内巡察的重要内容。

建好“大师资”,培育立德树人“大先生”

“大师资”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建好新时代“大思政课”需要有“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的根本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

培养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高校要制定专门的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搭建思政课教师学习提高平台、实践锻炼平台、教学研讨平台、科研研究平台。促使一批业务过硬、素养全面、业绩突出的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科研方面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建立专门制度支持思政课教师“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实地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社会经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成为“人师”,以德行涵养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和赢得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做事、做人的楷模。

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建好“大思政课”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聚焦“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通过不断优化“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进而有效推进全方位、立体化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形成培根铸魂的全链条合力,提高“大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