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袭 文物保护要未雨绸缪

2024-06-21 06:59: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戴先任] [责编:潘华]
字体:【

戴先任

随着多个省份陆续进入防汛关键期,文物安全牵动大众的心。6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重点排查古桥、古城墙、木结构建筑、石窟寺、土遗址等易受灾害影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开放文博单位与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考古发掘工地等场所的安全隐患,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围挡、遮盖、加固、支顶、排水等针对性措施。

经过历史风雨洗礼的不可移动文物本就脆弱,现在暴雨来袭,这些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更变得岌岌可危。6月16日,被誉为“客家第一祠”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让不少人感到惋惜,也敲响了汛期文物保护的警钟。

确保各类文物古迹不被暴雨摧折、不被洪水侵袭,需要将防灾措施做到前头、落到实处。比如,可以根据历年的受灾情况、维修记录、防灾减灾及安全措施,开展文物的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估,对位于低洼位置或易受城市内涝影响的文博单位,要与市政、应急等部门提前沟通,告知设防需求,并备足水泵、沙袋、挡水闸等应急物资。

此外,还可通过挖掘古城、古村落和古建筑本身独特的防灾体系和抗灾功能,进一步完善文物防灾减灾的应急机制。比如,北京故宫科学的排水系统使其600余年始终未遭水害,四川都江堰本身即是分水排沙泄洪水利工程,江西赣州古城“福寿沟”是宋代城市排水系统,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防汛抗灾作用。加强研究,因地制宜,才能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对很多文物来说,一旦破坏,就是不可逆的损害。让文物“平安度汛”,不仅是雨天的事,更是晴天的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