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旅游,复古之中带新意——旅游发展新机遇新挑战面面观之三

2024-05-24 06:58:4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曹茜茜] [责编:潘华]
字体:【

“新中式”旅游,复古之中带新意

——旅游发展新机遇新挑战面面观之三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

这两年,“新中式”旅游火了。从“博物馆里过大年”,到“去古城古镇打个卡”,再到“穿着汉服去簪花”……传统文化正以一种活泼的、现代的方式被演绎、激活,掀起旅游市场的国潮风尚,为游客营造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新中式”旅游,本质上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点,撬动文旅市场及文创产业新机遇的消费形态。在旅游供给渐渐多元的背景下,游客转而追求“复古”的文化体验,选择和国宝交流、与古人对话,折射了公众日趋成熟和理性的消费观念,彰显出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和游刃有余的文化自信。进而言之,将国风古韵融入文化旅游中,回应社会大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能引发更多人的共鸣和热爱。

需求催生变革,旅游形式的“更迭”源于供给侧的“更新”。今天的游客,不再是单纯的观赏者,更是参与者。把传统技艺、优秀文化从历史中“请出来”,让公众可参与的平台和活动多起来,是推动文旅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例如,汨罗作为“屈子故乡,龙舟故里”,每年端午时节浩浩荡荡的龙舟竞渡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往;在泉州的蟳埔民俗文化村,戴簪花、游蟳埔等民俗活动登上游客的“必玩清单”;还有广西的“三月三”、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等盛大民俗活动,炒热了“传统节日+旅游”消费业态,也为当地经济“添了一把柴”。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愈发频繁,邂逅惊喜的同时也难免遭遇审美疲劳。如何将泛黄纸堆中沉淀的历史记忆进一步转译为可知可感的时代风采,对文化创意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提出了两道“融合命题”,其中之一就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从“新中式”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去考量,数字技术不失为一把“万能钥匙”。谁能想到,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辛追夫人能在现代栩栩如生?谁又能想到,湘江边的浯溪碑林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仍能焕发新生?正是这些大胆又神奇的融合创新,让我们跳出“柴米油盐”的日常,着迷于更为广阔的文化海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流时尚。这些古今天人交会碰撞的美好场景,这些跨越历史长廊的精彩对话,打开的是文化体验和传播的更多可能性,延续的是国家和民族“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发展。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鲁红)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