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家长心育胜任力

2024-05-17 08:52: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满林] [责编:刘茜]
字体:【

李满林

家长胜任力是否足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所谓家长胜任力,一般指的是父母认知能力、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心理成熟度、父母性格特征与孩子之间的匹配度、亲子沟通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科学运用家长胜任力指数,可帮助家长发现教育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再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案,以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前,不少未成年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几乎都能从家庭教育中找到心育缺失或错误教育的影子。这主要源于家长在自身教育过程中较少接触心育课程。家长在面对孩子复杂的家源性、校源性或社源性心理问题时,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意识、知识与技能。学校成立家长课堂,为培育家长的心育胜任力助力,是家校共育的生动实践。通常,家长心育胜任力包含由家长对孩子开展心育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亲子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等因素构成的外显胜任力,和由心育意识、动机、人格特质等因素构成的内隐胜任力。为此,家长学校应依据家长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分层分类的心育胜任力培育。

科学构建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体制机制。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指导优势;切实加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与绩效纳入教师考评体系”。落实《意见》,学校应科学构建校、班、家、社四级心育体系,完善家长心育培训课程、亲子关系互动实践、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家长心育长效机制,设置相对独立的家长心育工作室,设立专职的心育教师、专项心育经费、专门的考核制度与支持政策等。

精细规划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内容体系。当前,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内容呈现出专题性强系统性弱、普适性强个性化弱等特点。为此,应科学设计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内容,注重“三融合”,即掌握心育规律和心育意义的“道”与掌握心育知识和技能的“术”相融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家长核心需求相融合,心育知识学习与技能练习相融合。心育知识与技能培育是心育胜任力培育内容的主体部分,通常应包含: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发展特点、情绪管理与抗挫力训练、亲子冲突和人际关系优化、学习心理与学业职业规划、青春期心理与早恋网瘾指导、自我意识与人格障碍、常见心理疾病症状及识别、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以及心理辅导技术如倾听、共情、澄清和自我暴露等九大内容,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内容。此外,家长高质量的陪伴、高品质的言传身教,以及恰当的教导、监管甚至惩戒,亦是心育的重要胜任力。

合理安排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方式。谋划家长心育胜任力的培育方式要注意“三结合”,即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课堂授课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普适性培训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具体来说培育方式主要有: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家长心育知识与辅导技能专题讲座、亲子运动会和亲子研学等体验式活动、家长朋辈互学互助式心理沙龙、主题家长会、编印家长心育指导手册、开展家长心育咨询和督导等。家长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育方式。

组建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师资团队。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是确保家长心育胜任力高水平培育的重要保障。师资团队由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优秀家长和社会上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专家、心理医生等组成,师资团队本身须具有较高的心育胜任力。师资团队建设常见举措有:学校安排心理教师专门负责全校家长心育胜任力培育和管理;安排班主任担任该班学生家长心育工作的牵头人;选择素质优秀、有奉献精神的家长组织开展家委会工作;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专家、心理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等督导家长心育工作。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一审:田镇圆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