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业余”领域寻求融合突破——读罗翔《法治的细节》有感

2023-10-31 09:47: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佳]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刘佳

初知罗翔,是在短视频里看他讲述那些奇葩的“张三”案例,湖南口音浓厚的普通话令人捧腹。“这个‘网红’逻辑能力不错,故事讲得很好。”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仔细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网红”原来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是个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法学专家,长期专注于法律普及与法考教学,在网上很是火爆。

为何枯燥的法考教学视频能够有流量?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翻开了《法治的细节》这本书。

该书是一本法学随笔集,集结了罗翔近年来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分为六大板块进行了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心路历程分享。书中真诚且风趣的语言,让人可以随时拿起书来,对着那些案件看得津津有味;而那些法律背后的哲学思维,静心品味之时又会让人陷入沉思,回味无穷。

在常规的认知中,法律是繁琐且枯燥的。若要学好学懂,不仅要有一腔热情和坚定信念,还要有超强的执行力,耐得下心来钻研。我并没有把该书当作教材来学习,为何看完之后会有一种法律知识猛增的感觉?

细细思考后我发现,罗翔把法律知识点融入到了一个又一个案例之中,使枯燥乏味的知识有趣地跳动了起来。他提到的那些案例或是经典中的代表,或是舆论中的热点,十分具有特色。对案例进行剖析的时候,罗翔除了讲出了法律上的条条框框,还将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让人读起来轻松畅快。如果把法律知识当作一盘菜,那罗翔便是在里面精心加入了其他学科的各种佐料,使这盘菜可以不断刺激味蕾。即便是非法学专业的人士,也能在这道法律菜肴中得到满足。

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并非罗翔的专业领域,他只能算是“业余”。但是他却在这些方面找到了突破口,使自己的课堂活了起来,让法律知识得到了普及。

举一反三,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同样也会将知识点融入到案例里面去,罗翔这种跨领域、跨学科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呢?事实上,新课标已经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不仅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掌握“业余”的技能,更为关键的是不能机械地去拼接知识点,要努力去融合,以此来提升课堂效率,让课本知识如同罗翔讲的法律知识一样,于无形之中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记。

当然,各个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具体到各个学科的各个单元,方法各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整体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老师各项能力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高。

书中分享了罗翔对于“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师”的思考,不少情景让我似曾相识、感同身受。例如,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不会到学会,再到灵活运用知识,这样一个进步的过程,是非常让人有成就感的事。回想起刚刚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曾想过,我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是严厉型还是温柔型,亦或是如同得道高僧那样沉默寡言的知识渊博型。想来想去,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出现。

其实,书中有一段话写得非常好:“昨天已经成为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能够拥有的就是今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今天称之为礼物,Present。最好的礼物,就是今天。”我们会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便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若想在新时代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那么便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管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是那些“业余”领域,都是大有可为的。

每个红了的人都会引来争议,罗翔也并非例外。在网络上,对于罗翔及其教学方式也有人提出质疑。我认为,大可不必陷入那些“网络口水战”,“普法段子手”的是是非非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只需巧妙地使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白并尝试在“业余”领域去寻求融合突破,那便是一种收获。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

(一审:卢小伟 二审:蒋玉青 三审:禹振华)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