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沙非遗“活”起来“潮”起来“走”出去

2023-06-08 10:45:0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梅文慧 王芹] [责编:刘茜]
字体:【

梅文慧 王芹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对外传播湖湘文化、讲好湖湘故事、传递湖湘声音”的重要抓手。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湘绣、湘剧、浏阳花炮、菊花石雕、长沙窑铜官陶瓷、长沙弹词、长沙棕叶编等百余个非遗项目,在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要进一步创新形式、提升质量、与时共进,在非遗文物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升级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让非遗“活”起来。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也面临传承空间萎缩、机械化生产替代传统手工生产等困境,弱化了非遗在生活中的存在感。未来可以通过更新档案,多模态传承资源,可借助数字化技术整合挖掘、集零为整,建设非遗文化数据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分类与储存体系,创造非遗文化发展新跑道;更重人才,多形式帮扶造血,组织非遗文化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研习培训等工作,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等机制,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到传承中来,有助于非遗产业实现“自发造血”发展;更多合作,多途径焕活市场,长沙非遗馆已联合多所高校,为非遗文创产品提供原创设计、版权认证,加快打造完整的校企产业链,打通市场前、中、后端,非遗文化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非遗“潮”起来。数字技术赋能,并非简单将非遗技艺“搬”到互联网平台,而是结合地方特色、融合不同媒介传播规律,开发临场感、青春感的非遗文创产品。开辟展演“新舞台”,传承人是非遗文化传播的关键起点,积极鼓励青年群体与传承人结对,通过“深挖掘、年轻化、新表达”带来非遗文化“流量化”,将以往被淹没的传承人从文化边缘带到文化主流,开辟听三湘戏曲、赏四水器乐的“新舞台”。实现技术“新体验”,在VR、AR、X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加持下,创新非遗网络图文、电视综艺、动漫影视、短视频、VR直播等数字化呈现形式,打造网络游戏、数字藏品、数字非遗馆等沉浸式体验,激发非遗的内生动力,实现场景化非遗“新体验”。打造青春“新潮玩”,非遗传承与创新产品日趋年轻化,逐渐与“青春”“年轻”等关键词相关联,结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进行“再设计”,将非遗文化与动漫、电竞、说唱等新兴潮流、热点话题相交融,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让“非遗”变成“潮玩”。

让非遗“走”出去。非遗出海是文创发展与全球营销的一种新路径,既能传承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沙经验”,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展现。酒香也怕巷子深,优先选择能够引起审美共鸣的非遗文化开展国际传播,共享非遗魅力。通过文博会、进博会等契机,邀请国际团队入驻长沙,通过近距离体验长沙非遗文化,借助国际友人的第三人视角,用海外用户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讲好长沙非遗品牌故事。开拓国际教育的“非遗学院”。发展非遗教育方面,多地非遗馆已有丰富实践,但范围仍以国内为主。厚植湖湘文化,在国际输出“非遗学院”概念,充分利用海外展馆场所,策划开展“我在海外讲非遗”系列活动,运用AI、元宇宙等技术,再现富有湖湘特色的非遗数字化场景,给予海外用户更深入的交互体验。注重网络营销的“全球点评”。湖南已连续举办多届非遗购物节,以此为基础布局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搭建非遗产品国际售卖渠道。围绕生产销售、宣传推广、传承保护,构建全链条非遗声誉管理体系,及时获取国内外公众认知评价,并通过舆评前置、态势感知,从时效度方面规避风险,提高长沙非遗文创在全球的认同度、美誉度。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研究员,本文为《长沙推进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

(一审:谢振华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