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满足,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浇灌和滋养。理论指引、科学技术、文明理念、道德素养既是乡村振兴的必备要素,又是乡村振兴“文化食粮”。文化食粮越丰富,发展动力就越足,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产业兴旺、物阜民丰,方可安居乐业。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会日益强烈,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规律。如何让“文化饭碗”也能牢牢端在百姓手中,是乡村振兴的一道“必答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乡村振兴“文化加油站”,既为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利平台,也成了村民民主议事、实现共建共享、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粮仓”,通过不断备足文化食粮,丰富产品供给,可以满足广大农村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为产业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为留守儿童开办“第二课堂”、为民主决策提供“议事平台”……随着文化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产品的供给量越来越足,广大村民携手共建幸福生活的动力也越来越强劲。
乡村兴,则文化兴。文化振兴,也会反过来促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也是必然产物。乡风文明,更是现代乡村生活的应有模样。产品供给日益富足、文化生活丰富、文明创建结出硕果,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之后,乡风正、民风淳、社风好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如此一来,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变得更加舒心、放心、安心。
乡村振兴,“双桨用力”方能直达彼岸。如果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硬指标”,那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则蕴藏着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在兴产富民的同时,不忘备足乡村振兴“文化食粮”,持续充盈“文化粮仓”,如此双管齐下、“双桨发力”,方能持续推动振兴之舟加速前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