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鉴别需“依据”还需“占据”

2021-11-15 17:28: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殷建光]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殷建光

中国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如何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进行了明确。(11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印发《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校外培训换个马甲继续搞学科培训,把“双减”架空。好政策,贵在好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必须防范变味,必须有配套保障跟上,校外培训鉴别需“依据”还需“占据”。

《指南》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属地管理,二是专家力量,三是统筹协调。有效防范出现“低洼区”“空白区”“矛盾区”。但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属地管理要防范土政策缩水,专家力量要防范专家被收买,统筹协调要防范和稀泥。总之,就是要防范通过各种“内部消化”,把校外培训鉴给软化了,让“双减”还是停留在嘴巴上,纸面上。

如何防范这种“软化”现象呢?笔者认为,关键做好“占据”的工作,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监管工作要占据全程,就是主管部门对于属地管理进行全程监管,让其真正担当起地方责任来,不能让其得过且过,糊弄了事;二是舆论工作要占据批评席,必须建立公众舆论监管机制,就是对于专家认定的结果进行曝光,让公众进行舆论监督,防范专家成为校外培训的“亲戚”;第三,部门担当要占据责任位,明确各部门具体责任担当,统筹协调,要强调部门担当,让每个部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来,最为关键。

当前,我们的“双减”政策正在逐步落地,一些地方的“校外培训机构”出现衰减与转行,但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其死灰复燃,换一种说法,变一种做法,换汤不换药,依然我行我素。这就需要我们从监管、监督和部门出击上下大功夫,打造强大保障,让畸形校外培训彻底销声匿迹。当然,“双减”落地后,我们的其他配套制度举措也必须能够跟上来,比如小区适合学生游玩的公共场所,比如公共场所对学生放学后的监管等等。只有大家都动起来,共同给“双减”后的学生筑造出幸福乐园,占据学生时间了,占据学生心灵了,家长才能放心了,“双减”才能落地,校外畸形培训才能彻底消亡。

《指南》称,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抓好落实,从严把关,进一步压减和规范学科类培训,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这个“下一步”必须成为连续加油“占位剧”,不能成为三分钟热情“短尾剧”,只有趁热打铁,“占据”跟上,穷追猛打,才能让校外培训项目鉴别工作有权威,生震慑,成为助力落实“双减”的强大举措。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