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校“傍北大”何以一直不纠正?

2021-09-06 21:42: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家发]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丁家发

9月,进入开学季。位于福建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的“宁德北大培文学校”,再次因使用北大名义招生一事,而起波澜。此前,北京大学8月10日再次发函称,“宁德北大培文学校”的名称中包含该校校名简称,且未经该校授权,应限期予以规范、更名。(9月5日 《福建日报》)

福建宁德市的这所“宁德北大培文学校”,作为当地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是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部于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属于公建民办性质。其“傍北大”行为,早在2018年北大就发函至宁德市教育局,要求予以规范、更名,为何学校置若罔闻,一直不纠正?这其中恐怕涉及利益因素,如果失去“北大”名头,学校招生肯定失去吸引力,高学费也就没有了“依据”。

这所民办学校之所以“傍北大”,是因为合作办学的一方,是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则由北京大学资产经营公司控股。由此看来,学校名称含有“北大”二字,似乎名正言顺。然而,早在2016年,北大在一份重要通知中明确,“即日起,各下属企业不得举办新的使用北京大学名称(即出现‘北京大学’‘北大’字样)的各类教育及培训机构”。也就是说,这所学校“傍北大”,属于北大禁止的范围之内,校名中应当去除“北大”二字。

早在2018年3月,北大就第一次发函至宁德市教育局,至今已过去3年多时间。这期间,“宁德北大培文学校”的名称一直沿用,并对外宣传招生。今年8月10日,北大再次发函至宁德市人民政府,指出“宁德北大培文学校”的名称中包含我校校名简称,且该校未经我校授权,在网站域名或宣传中使用我校注册商标(“北京大学”“北大”“PKU”)等可能致使公众误解的内容和文字,应限期予以规范、更名。如果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考虑到学校的利益,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该校“北大”二字还是无法拿掉。

为何学校不愿抹去“北大”二字?显然“傍北大”有利可图。因为很多家长当初就是奔着“北大”的名头,以及会有北大优质的教育资源,才送孩子到该校上学的。而该校的学费也不菲,如初中部今年新入学的学生,一年学费高达43100元。如果失去“北大”的名头,其宣传号称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受到公众质疑,招生也将失去吸引力;而收取高额的学费,就没有了一个有力的“依据”,家长肯定也不会买账。可见,学校或许害怕失去“北大”二字带来的十分不利影响,便一直拖延不更改校名。而公建民办的性质,当地政府部门从中也可以获取丰厚的利益,这或是当地政府部门对北大此前发函置若罔闻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民办教育学校名称不得包含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未经授权,不得包含其他学校名称或简称;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引发歧义的内容和文字。因此,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北大此次的发函,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立即纠正该校“傍北大”的行为,敦促学校取消“北大”的字样。

其实,与其挖空心思“傍北大”,还不如踏踏实实办学,培养自己的优质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自身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用实际教学成果来说话,没有了“北大”二字,照样能够获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招生自然而然也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