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任意球丨“铁家军”,请继续放手一搏

2021-09-03 15:34: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普庄] [责编:潘华]
字体:【

陈普庄

1993年,一位16岁的足球少年被列入当年的留洋名单,跟随“健力宝青年队”远赴重洋,接受原汁原味的巴西足球熏陶。

四年后,他们学成归来,千呼万唤中,不少人入选了中国国家队。

这个名叫李铁的年轻球员,便是最早入选国足的“四小天鹅”之一。

几年后,“四小天鹅”中最具大局观的他,被打造成一名纯粹的防守型中场。又过了几年,他甚至被国家队队友戏称为“最不会射门的搅拌型中场”。

仿佛他去留学的地方,不是巴西,而是某个糙汉林立的荒蛮之地——后来他确实又去了英超,上场机会鲜有,风格与同队的“屠夫”格拉维森颇有几分相似。

人们几乎忘记,1997年他入选国足的第一场比赛便打入一球,他脱衣庆祝,桑巴摇曳。然后,在中国足球无比崇尚“防守反击”岁月蹉跎里,就没有了然后。国足一度就只剩下防守,没有了反击。

人生某个阶段被压抑的欲望,一定会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报复性反弹。或许,李铁的心里,就住着一个进攻欲望被压抑的少年。现在,他是这支国家队的操盘手。

中国队球员武磊在比赛中。新华社图

北京时间9月3日凌晨,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中,中国队首轮0比3不敌澳大利亚队,开局不利。

有一种无力,叫作“拼尽全力却依然无能为力”。

李铁在他执国足以来最艰难的一场比赛中,采取了高位逼抢的对攻策略,并伺机就地反抢展开二次进攻。奈何“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澳大利亚队的准备显然更加充分,利用国足后防线频繁失误,他们打入了三个进球。

李铁的球队,强调传接球配合,强调无球跑动。自从40强赛最后阶段以来,中国队在某些时间段已经足够让人耳目一新。与澳大利亚队一战,前20分钟中国队也踢出了符合国际潮流的足球。可惜在几次无谓失误后,在澳大利亚连入两球后,基本功不扎实、体能储备不足的顽疾现了原形。

王刚换下表现不佳的中卫于大宝,张琳芃回到熟悉的中卫位置,这是全场仅有的一次防线补强。除此之外,蒿俊闵、韦世豪、尹鸿博、张玉宁的替补登上,李铁无一例外都在强调球队的进攻属性。中国队下半场伊始场面有所起色,但在0比2的比分重压下,还是留给了对手太多漏洞。

一夜之间,批评如潮。“中国队该不该当下姿态去打防守反击”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其实对于李铁而言,对攻是策略问题,不是姿态问题。

国足实力不及澳大利亚,这是基本共识。在这样的共识下,国足确实应当放低姿态,力拼对手。防守反击是一种低姿态,放手一搏又何尝不是?

李铁的策略,可能是一种失误,也可能不是。单从结果反推,中国队显然是为自己的对攻策略复出了代价。然而同样以最终的比分和数据反推,主张防守反击的人恐怕会要倒吸一口凉气:在中国队孤注一掷大打对攻战的情况下,澳大利亚的控球率依然高达64%;澳大利亚通过连续传递造成的第二个进球也表明,即便死守,也未必是最佳策略。

通往世界杯的决战已经打响,既是决战,自然不存在“试错”和“练兵”一说。然而平心而论,以国足现有的实力,十二强赛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世界杯”。无论以何种策略出战,无需纠结,更不必自我怀疑。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