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并非是乱弹琴

2021-07-22 09:43: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郭元鹏

7月20日晚,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时透露,北京市正在考虑通过采取教师“弹性上下班”等方式,关心关爱教师。(7月21日 《北京青年报》)

北京教育主管部门正在酝酿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的新闻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热议。有人说:一年两个寒暑假,还要搞一个“弹性上下班”这不是乱弹琴吗?如果实施了“弹性上下班”,那么说好的“8小时工作制”如何落实?教师再辛苦,也不能游离于“8小时工作制”之外,难道关爱教师就是搞特权?

民间出现各种各样的质疑,实在是对善意政策的误读。需要正确理解“弹性上下班”的初衷和科学要义。“弹性上下班”并非是搞特殊,而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进步需求,符合科学的发展精神,更与“健康中国”的打造是相向而行的。

目前,最流行的上下班时间就是“朝九晚五”。尽管说,不同地区、行业、职业、单位有着“小的区别”,但都在上下班制度约束之内,并没有“出圈”。而“朝九晚五”在教育行业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做到的。比如孩子到校了,教师也必须到校。一般地方教师早晨到校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早上9点”,有7点到校的,最晚的也不会超过8点。这是工作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而且需要知道的是,随着“照料学生”人性化的架构实施,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行“下午放学托管服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融合对接起来。一般情况家长的下班时间多数在下午5点30分,下了班到学校接孩子,也就会是6点左右的样子了。整体算下来,教师在校的时间远远超越“8小时工作制”。因此,“弹性上下班”并非是窃取了“工作时间”而是人性化“因地制宜”。

最关键的是,“弹性上下班”有着科学的理念。我们需要提倡“科学的工作”和“科学的生活”。有工作的时候把工作做好,没有工作的时候何必非要把人都“圈在单位” ?“干好工作”是基础,有的人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工作效率低,是不是“十全十美”干好了工作,不在乎是不是“一直在单位呆着”,不在乎是不是“按时上下班”。“按时上下班”的人未必都把工作做好了,那种“准点打卡”的办公模式,早就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准点到卡”不是“爱岗敬业”的代名词。

如今在一些私营企业也在尝试“弹性上下班”,比如前段时间暴雨期间,北京不少企业就允许“弹性上下班”,这是科学的管理理念。工作成绩是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而不是“准点上下班”。

别说教师“弹性上下班”是乱弹琴,其弹奏出的科学管理的和谐音符。“弹性上下班”不应只是教师行业的福利,其他行业也值得弹奏一曲科学管理的乐章了。从疫情期间的“在家办公”到如今盛行的“网络办公”,不仅没有影响事业发展,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这个时代,“弹性上下班”有了社会基础,其不仅利于职工的“休养生息”也有利于城市交通的拥堵化解。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