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续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辉煌胜景

2020-11-27 06:29:53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评论员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到湘军首领曾国藩、左宗棠;从“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到革命先辈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阅尽千余年沧桑的岳麓书院“以天下为己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经邦济世之材,早已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圣殿。

千年弦歌,生生不息,因其传承属于人类永恒的历史,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无论是朱熹先生所书的“忠孝廉节”,还是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留下的“整齐严肃”,无论是“学达性天”的期望,还是“实事求是”的要求,这些概念,仍然深刻地切中当代中国的脉搏;“经世致用”的求索、“传道济民”的理想,更与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一脉相通。

千年学府之风骨,立德树人之坚守,汇聚成今日青年之蓬勃、国家之兴盛。当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大学精神有机融合,108字的学规里涵养出“通晓时务物理”和“疑误定要力争”等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的育人之道,启发后来者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从“一名本科生与五位导师”的故事里,人们分明能体悟出一个不经意间的问候、一句温情满满的关心、一次雪中送炭的帮助,可能成为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岳麓书院里的燃灯者、举火者,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其所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广大青年的前程,足以照亮整个民族的未来。

“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古时朱熹和张栻创下“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盛景,而今岳麓书院讲坛注重学术性和高端性,邀访教授(学者)讲座注重新颖性和专业性,专题学术座谈会注重前沿性与互动性,每一次的“论”和“讲”,仍是“朱张会讲”精神的继承,体现开放包容的襟怀。从这个意义上讲,千古常新的岳麓书院从来就不只是教育机构,更是文化汇聚与学术传播之地,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赋予教育者、受教育者充分发展、多元施展的空间,彰显中国智慧,促进文化交流。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从宋代的“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今天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湖南大学,实事求是以谋之,经世致用以成之,这是岳麓书院留给湖湘大地的精神财富,也注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精魂,必将转化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

“于斯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这个“斯”也是指的这个新时代。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回望千年学府的道德坚守、教育理念和学术之光,更具现实意义。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智慧光芒,那些穿越历史烟云的先贤足印,将成为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让广大青年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成为担当时代大任的栋梁之材,续写“惟楚有材”的辉煌胜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