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彰显为民大情怀

2020-09-22 10:47: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家和]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周家和

60多岁的叶朋豪家住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新华路669弄新风邨,他说:“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没想到小区门卫室变成了文化活动室,开心得很。”(《人民日报》9月21日12 版)

一个60多岁老人居住了一辈子的老旧小区,其门卫室面积不会很大,原来的设施已很陈旧,这些可想而知。可就是这样一间曾一度闲置的破旧老房子,通过社区“微更新”,改建成了小区居民文化活动室。在这里,有居民爱看的图书,还有不定期的社区影像展等各种文化活动,最主要的是成了居民沟通、交流的社区公共“客厅”。对这样的“微更新”,百姓们能不欢喜,能不开心得很?

其实不只是上海的老城区,全国许多城市都有一些这样的老旧居民小区,有些已经拆迁,盖了新楼。有些因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原因,不能再进行大拆大建。若要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只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微更新”。

毋庸讳言,现在许多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已不缺少大型的公共文化场馆,但百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设施还比较缺乏,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等影响,缺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和场所,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与公共文化空间匮乏的矛盾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微中窥大,小处不小。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通过“微更新”,将原小区门卫室改建为文化活动室的做法,彰显了浓浓的为民大情怀。它之所以让小区居民“开心得很”,是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在老旧小区原有的有限公共空间内,想方设法较好满足了大家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期待,让居民一出家门,就有了小区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可谓是为民服务真正服务到了百姓的家门口。

一个城市需要有现代化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这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或面子。但也不能忽视分散在各居民小区的小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这是城市的里子。它和百姓生活更贴近、更现实,也更受百姓关注。民生无小事。政府有关部门把百姓对公共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来抓,这样的 “微更新”深得民心,自然也就给百姓带来的是大欢喜。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