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剧与“伪现实主义”的荧屏之争

2020-04-24 10:18: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学安] [责编:潘华]
字体:【

吴学安

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电视剧市场现实题材剧目继续“打头阵”,涌现出《安家》《我在北京等你》《如果岁月可回头》《还没爱够》《决胜法庭》《冰糖炖雪梨》《绿水青山带笑颜》《精英律师》等。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负责人日前接受采访时说,疫情防控期间,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给予人们温暖和温情,纾解了人们的焦灼心理,满足了观众居家娱乐的需求(新华网2020年4月17日)。

久违的电视屏幕被频频开启,开机率不断攀升。一家人一起追剧的温馨画面在家家户户呈现。抗疫期间,各种类型的电视剧,特别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给予人们温暖和温情,为人们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滋养。今年以来,各大电视台和网站播出了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关注友情、爱情、亲情,聚焦家庭、职场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既给人们提供生活的体悟,又强化人们对于人生的反思。疫情期间,更有助于人们思考和理解生活与人性、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幸福院》是一部关注老龄化问题的电视剧,讲述了于老乐为减轻儿子的负担,与老同事崔里田、赵精神决定“抱团养老”的一系列故事。《幸福敲了两次门》则聚焦于女性友情与成长话题,讲述了小学教师罗楠楠与养老院管理员梅雅婷,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彼此鼓励、相扶成长的故事。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就像是透视时代的一面镜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能够海纳百川地描写生活、反映现实。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形成一股热潮,剧作的类型也呈现出形形色色,有情感剧、职业剧,也有动作和悬疑等内容包含其中。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在“卖相”上似乎越来越好看了,演员、场景和题材都让人眼前一亮。但要做到既叫座又叫好,还要在内容上多接地气,多点对现实的关照和对生活的挖掘。有些贴着现实主义的剧作,主题、立意、手法看来看去好像照镜子,都似曾相识,但却因没有细节而致人物苍白、故事老旧,进而主题不清晰。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在霸屏的同时,不免会引发一些争议,有些影视作品局限于故事发生的小背景、杯水风波,对时代大背景的呈现模糊不清。一些剧目只有现实的壳,而内容却悬浮于真实生活之外,业界人士称其为“伪现实主义”。

所谓伪现实主义,就是因编导者没有吃透生活,没有贴近人生。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很多都是从臆测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很难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如一部描绘当代人生活的都市剧,因陷在“平民女孩遇到白马王子”的悬浮想象中,现代版的“灰姑娘”童话,因为缺乏生活、远离观众,被观众抛弃也就在情理之中。

聚焦现实,讴歌时代,关注社会变迁,书写人间冷暖,这些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优良传统。“伪现实”作祟,导致目前一些影视作品中存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与现实生活贴近不紧密、烟火气欠缺的现象,导致人物、情感、逻辑都难以触碰人心。就拿风靡一时的职业剧来说,此前已播的《亲爱的翻译官》《南方有乔木》《猎场》,分别聚焦高级口译、无人机设计师、猎头等职业,却多多少少困在了“专业失真、恋爱过载”的魔咒里。这些作品虽有现实的衣着和人物设计,但本质仍是脱离现实的偶像剧。剧中那些靓男美女们为追求“高大上”大都锦衣玉食,缺少生活的烟火气。

对于现实题材影视创作而言,现实主义已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创作方法,更是审美精神,是“否定丑,并确认美”的艺术选择。社会日新月异,许多人物的超凡精神与超凡才能,需要创作者看见、挖掘并展现出来。编导们应当加强学习,走出小我、走出书斋,到生活中、百姓中去寻找灵感,延展艺术修养,紧随时代前行的步伐,从现实生活的褶皱里发掘独特之美,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用血肉丰满的人物和细节去吸引观众、影响观众、获得观众。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