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机制”让干部有作为敢担当

2016-03-08 09: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杜筠] [责编:戴瑶霖]
字体:【

【治国理政地方谈】

“容错机制”让干部有作为敢担当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表示,“容错机制”有着特殊的观察价值,有利于释放、调动官员改革创新的积极性。(3月6日新华网)

全面深化改革是块“硬骨头”,会触碰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敏感神经”,剥夺他们的“奶酪”,大部分既得利益团体对全面深化改革是持反对态度的。如此以来,强势推动改革发展,打造一支敢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的“破冰者”干部队伍便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打气,谁为他们“保驾护航”?笔者以为,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容错机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阳光运行容错机制,才能底气足。容错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一种豁免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避免“容错”机制演变成少数干部独断专行、谋求私利的“挡箭牌”,必须严以用权,强化权力监督,运用民主决策,让容错曝光于“阳光”之下,“360度”无死角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让更多人参与出谋划策,将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决策过程开放、透明,保障决策尽可能地科学、周全,为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干部甩开膀子干事创业打足底气。

准确定性容错机制,方可无争议。健全容错机制要始终明确“该承担责任的必须承担,不该承担责任的不需承担”基本核心理念,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定性评价体系支撑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以便区分哪些是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私利故意造成的错误、哪些是改革创新中的正常失误,哪些是消极怠工、为官不为、哪些是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如此,方可让质疑声闭嘴,让异议者“打脸”,从而避免“容错”机制成为一些人逃避责任的“保护伞”,切实保障“吃螃蟹”的“领头羊”站稳阵脚,避免被诽谤成为无辜的“替罪羊”。

科学考核容错机制,彰显真实效。正确运用“容错”机制,极大限度地发挥激励作用,科学考核是一把利刃。拧紧党员领导干部“总开关”的螺丝刀,在于学习教育,亦在于引导纠正,科学考核的目的,就是在于“治病树”、“扶歪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纠正“变质”的政绩观。在执行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时,对有责任担当的干部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估,科学甄别干部的功与过、对与错、是与非,实施合理的奖惩措施,提升考核管理的实效性,促进容错机制发挥“能量”。做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点赞”,增强从政“安全感”和决策自信心,让偷奸耍滑、投机倒把之流成为深化改革之路的“绊脚石”,拉入创新发展的“黑名单”,遭受历史和人民唾骂。

笔者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完善容错机制,是关心爱护好干部的有益之举,也是弘扬敢想、敢干、敢担当的正能量得力之策,应着力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从政环境,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保驾护航”,为担当者担当。 总之,建立健全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机制,是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勉励大胆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能够从机制上让干部放手放胆干事创业,不让干事者受委屈、背包袱,从而营造勇于担当负责、关心爱护干部的良好政治生态。(杜筠)

责编:戴瑶霖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