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裨益孩子的成长成才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恒情]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当下的自己,慢慢想,不要着急。”日前,在高新三中,来自高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老师给高三学子们上着一堂特殊的时间管理课程。(11月19日《昆明日报》)

我们处在一个繁忙的世界,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很多人都有“时间不够用”的焦虑感。对于学校的孩子们而言,由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连正常的睡眠都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向夜晚要时间”已成为多数在校学生的常态。如果“时间管理”出现偏差与错位,必然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形成“事倍功半”的状况,甚至可能导致迷茫、懈怠、逃避、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有限的学习时间该如何实现优化配置,对学校、教师、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论是“周末加餐”,还是“向夜晚要时间”,抑或是自弹自唱的“牺牲体育教育和课外运动”,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让孩子们能够畅游“书山”和“题海”,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立竿见影却显得生硬冰冷的做法。这种“替孩子做主”的做法,讲究的只是目标正义,却忽视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牺牲孩子的“健康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因噎废食”,显然是有失妥当的。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虽然孩子的社会化还明显不足,对“时间管理”没有没有清晰的界定和认知,但学校和老师却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明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仅仅停留在冠冕堂皇的口号里,缺乏真诚的沟通和有技巧的教育、引导,不可避免地给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设和身体的发育带来负面效应。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提出:“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通过“时间管理”锦囊,让孩子们做一个“我的24小时”的时间自查表,回顾过去一周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将合理安排和不合理安排进行区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帮助孩子塑造了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一旦“时间管理”的种子生根发芽,自然会裨益孩子的成长成才。

在读书得到普遍价值认同、教育成为社会流动重要渠道的今天,学校教育的品质和成色,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面前,如何教会孩子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让孩子们对“时间管理”产生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离不开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更新和人文关怀的提振。只有融入了更多的感情与温度,修好“时间管理”这门必修课,教育这盏希望之灯,才会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笔者期待,能够有更多地“时间管理”课程走进课堂、走进中小学校。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