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翟文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在全国人民整体进入小康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相当多的农村人口还没有解决安全饮水的问题。地处江南水乡的湖南,也仍然有相当部分农村居民存在饮水困境,目前全省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十三五”规划的农村人口达1250万,可谓形势严峻、任务紧迫。近年来,国家密集投入一千多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亿万农村居民喝上了自来水,享受到了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被广大干部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我省农村居民饮水诸多问题主要在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工程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有的地方工程质量不高、供水水源水质不达标、水源地缺乏保护措施,造成水质安全无法有效保障;有的地方动辄上千的“供水管入户”门槛费与高价水费让群众望而却步,造成“水管到家门口却进不了家”;有的供水工程水价甚至高于城市水价,成为农民群众新的经济负担。这些问题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实现“所有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的郑重承诺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当前已进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巩固提升期,打通农村居民用水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有系统的思维与视野,根据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抓紧抓实农村饮水工程的建、管、护各个环节。

加快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必须要加大人力、财力等资源投入,深入推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首先,按“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分摊政府、民营资本、农村居民成本,提升对资本的吸引力,激发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其次,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设并巩固一批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规模化供水工程,稳步提高供水保证率。对少数偏远地区与困难群众还要因地制宜,结合精准扶贫等工作,实施扶贫搬迁等工作,保障贫困户用上放心水。同时,夯实供水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在建设、管护、收费等方面规范管理,防止农饮工程成为民营资本敛财工具,促进提升工程效益。

明确工程管护责任。进一步明晰农村饮水工程产权,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良性、可持续运营。各级政府应积极统筹,对水费收入低于工程运行成本的农村供水水厂,通过财政补贴、税费提留等方式,落实维修养护资金。积极试点推广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定额等制度,全方位确保工程良性长效运行。各水厂管理主体应主动担责,承担运营管护工作,加强水厂管护员培训力度,切实保障供水环节安全。

强化水质保障。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在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防止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加快推进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以及畜禽养殖企业的取缔退出,涵养水源地生态环境。建立统一的基层水质监测机构,配齐水质净化和消毒等设施设备,加快实现水质卫生监测全覆盖。建立定时或定点水质快速检测机制,规范消毒设施的安装、使用和运行管理,确保水质安全达标。

严格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定期印发各水厂水质状况通报,督促整改落实,并严格问责。充分发挥纪检、审计等部门作用,加强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保障规范管理与用水安全。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反馈机制,推进供水工程水务公开、水质公开。在村级小农饮工程中推进管理公开、财务公开、水质公开,培育群众监督员,让农村群众饮水买得舒心、用得放心、喝得安心。

(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厅)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