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好地承载“年味”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石小旻]

石小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这首熟悉的童谣,生动地勾勒出我们的祖辈、父辈过年的画面:做糖瓜、杀年鸡、守除夕……而如今,人们平常都忙于工作,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各种诸如年终奖的事务又纠结于不少人的心头。所以,不少人感叹,相较于几十年前,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

其实,这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正常现象。众所周知,物质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精神生活,三四十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物质供给还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平常时候还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唯有像春节这样的盛大节日才舍得杀猪宰牛、穿新衣裳。同时正值农闲、工厂放假,一大家子便可聚在一起,享受一年中难得的闲暇和温馨。如今,随着社会的演进,一半以上的中国人都居住在城市之中,松软的馒头、新鲜的肉类、滋补的家禽早已是稀松平常。物质供给的提升,让我们对于过年的传承,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一种仪式。

在这种仪式感召下,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面涌出,通过公路、铁路、航线所交织成的网络,回到自己的“根”,也就是更广阔的乡村。但面对乡村蜿蜒曲折的阡陌,老一辈人缅怀着曾经的岁月,中年人追忆着逝去的童年,年轻人则感到陌生和迷茫,这便是描述我们现代生活的浮世绘。

年俗因时而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家人接到城市过年,甚至选择通过外出旅游来欢度春节。一份数据显示,2018年在春节期间选择前往南极洲旅行的中国旅客都已突破万人大关。

无论留在城市过年,抑或外出旅游欢度春节,并非数典忘祖,而是给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毕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不可逆转,未来大多数中国人将生活在城市之中,他们对于故乡、对于美好生活的回忆,终将定格在城市之中。我们可以带着下一辈人,回到乡村体验他们未曾了解过的生活,但却不能给予他们来自故乡、老家的慰藉与温暖,因为他们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并将终老于城市。

我们不必担心春节的记忆因此消散。就像西方人在城市中度过的圣诞节一样,我们的城市同乡村在物质、文化、情感方面一样可以承载过年的“味道”。就像立春刚过,水泥路旁抽枝发芽的新芽一般,城市这一大片钢筋水泥“森林”,经过情感的渲染一样可以变得温暖与可爱,一样可以让城市更好地承载根植于民族记忆深处的“年味”。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