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小屋”是助力脱贫别样温馨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鱼予]

9月20日,由团河北省委打造的全省首个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青春守护点对点——亲情小屋”在张北县郝家营乡中心小学建成投用。关爱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是团河北省委2017年确定的助力脱贫攻坚十项行动之一,而“亲情小屋”建设项目则是其中的举措之一。(人民网10月16日)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脱贫并非是不能实现期望。从一定程度上说,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贫困群众心怀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是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能动性。无疑,去外地打工,亦是增强脱贫效果,改变脱贫的方式之一。当然,在外出务工的诸多问题中,孩子留守的关爱与沟通,是一个不小壁垒。

据相关报道称,经过广泛调研,团河北省委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确定2017年在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依托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每县建设1至3个“亲情小屋”,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关怀、课后辅导、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多种综合性服务,帮助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及常年在学校寄宿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各类问题。笔者以为,解外出务工父母心里担忧,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心灵慰藉,“亲情小屋”是助力脱贫别样温馨。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个良心工程,更是个社会工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合力。曾有刊文如是说到:让孩子留守确实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考量:进城务工不是进城“生活”,子女随行既不会受到更好的教育,也难有更多照料的时间。而现实中,已然看到从政府机构到一些公益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救助日渐增加,这有目共睹。但与单纯的物质层面相比,孩子们所需要心理疏导与情感传递,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更为迫切。“亲情小屋”项目建设正当其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没有贫困群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战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当然,话又说回来,单靠“亲情小屋”要完全解决留守儿童心里对父母的期盼那是远远不够。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只是其一;更得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到贫困地区办企业,以此形成足不出户的扶贫大格局。

握指成拳。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农村贫困留守儿童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对此,地方政府需要发力,家长需要一份更大责。但相信,只要地方政府能扩大扶贫路径,在产业业态上,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在组织形式上,选择好带动地方发展的龙头企业,搞好部门帮扶机制,并通过多样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知识培训,加强基本文化素质教育,让贫困户能就地发展脱贫致富。那么,在共同发力下,“亲情小屋”的助力脱贫会更加别样温馨。(文/鱼予)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