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格斗孤儿遣返泪的其中味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高亚洲]

源于一段铁笼搏击视频,在“格斗孤儿”的标签下,新闻持续发酵。在经历一番质疑、追问后,最新的消息是,格斗孤儿们将被“遣返”凉山,重归学校。一切似乎在朝着人们预设的方向发展,但是,同样又是一段视频,让此事再揪人心。这段视频中,几个“格斗孤儿”被强迫在遣返书上摁下手印,拗不过的他们已哭成泪人。

在公共关注下踏出的回乡路,格斗孤儿们为何如此排斥?远方的故乡对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法定的受教育权利、加持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这些悍然存在的不解,那些公共语境的郑重其事,在他们线性的认知面前,显得脆弱不堪——铁笼子里有他们的梦。一个脱离贫穷的梦,一个希望获得归属感、获得尊严的梦。肌肉和伤疤让他们勇敢,闪闪发光的金腰带,照亮改变命运的希望。所谓的故乡,除了饥饿,便是乡村溃败下的各种不堪。而所谓的权利进阶,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门槛,逼退了可能的选择。

曾经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孩子只看对错,大人才分利弊。从贫困的凉山走进铁笼,再从铁笼被遣返至凉山,在孩子眼里,哪里能得到最简单的快乐,哪里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哪里就是他们心中的“对”,反之,则是错。成人们以炽热的情绪,搬出所谓的社会正义,擎着法治的旗帜为自己的“利弊论”呐喊。一切看起来正当而合理,但是,在苍白的现实面前,“救救孩子”的情绪再炽热,“全方位依法保护”的呐喊再洪亮,都不过是自我设定的高蹈。激烈的抗拒,嚎啕的大哭,才是格斗孤儿对去向选择的生动注解。

这并非刻意的唱衰,孩子的线性认知,或会局限于以往的刻板印象。只是,当地政府部门在释放“安排重返、安排救助”信号后的诺而不决,以及此前遣返童工在困境中不得已再次返工的前车之鉴,积重难返的泥泞故乡,如何给格斗孤儿们带来新的希望?以不容辩驳之势将孩子拽离“改变命运之地”,简单粗暴地例行惯例,所着眼的显然不是对格斗孤儿的妥善安置,而是形象危机下的公关应对。

当然,我们也愿意相信,在公共关照之下,他们或许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客观来说,希冀在铁笼里改变命运,本身也是不能去仰仗的。而遣返回家,或许会给他们带来其他的改变命运机会,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但是,所有的憧憬,我们都要回归现实。对照其他可能性,在铁笼里寻得他们的梦想,求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无疑是最不糟糕的。至少,他们在这里衣食无虞,在这里未来可期。

至于朝着铁笼对受教育权、收养规则、儿童合法权益的呐喊,并非与他们目前的安置绝对排斥。所需要的,只是要督促该收养机构依法办理收养手续,履行日常的抚养之责;同时敦促相关部门从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出发,提供必要条件,满足格斗孤儿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需要。

孤儿遣返泪,谁解其中味?少一点虚妄,多一点务实,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救赎。潇湘晨报评论员高亚洲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