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排头兵”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滔]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策。201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涵盖基础领域、产业领域、科技领域、教育资源、社会服务、应急和公共安全等六大体系。六大体系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

为贯彻落实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国家战略,保障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齐头并进,争做湖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排头兵”,长沙应将六大体系建设作为核心抓手,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突出“产业”支撑。产业是支撑长沙发展的根基,也是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主体。位列湖南军工产业发展第一方阵的长沙市产业力量雄厚,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551.9亿元,增长8.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253亿元,增长7.9%;优势、新兴产业广布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北斗导航、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领域。为进一步突出产业的支撑作用,应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采用产业链延伸模式,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研发;采用品牌扩展模式,推动拥有品牌产品的企业向军地双向扩展;采用动态联盟模式,以项目为纽带联合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创新;建设以军民融合相关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军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效率、增强活力。

打造“科技”和“人才”引擎。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引领产业发展,人才教育的军民融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双引擎。长沙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人才高地。如何打造出更好的“科技”和“人才”引擎?一方面,要健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和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向军事转化的国防再投入机制,构建军民科技成果顺畅转移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力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优势学科资源,精准培养军队基础指挥、网络攻防、航空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等高科技军事人才。

构建“基础领域”和“社会服务”保障。基础领域的军民融合可优化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保障”;社会服务的军民融合可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软保障”。长沙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群,承北启南、连接东西,是中南地区空运、铁运、路运、水运的重要枢纽之一,具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战略地位。长期以来,长沙市社会服务领域的军民融合主要包括后勤饮食、营房建设、油料保障等方面。如何构建起更好的“基础领域”和“社会服务”保障?一方面,要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比如在制定新建高铁、高速公路方案时应预置国防功能,在国防公路建设中尽可能兼顾民用需求;另一方面,实施军队物资保障集约采购。目前长沙市已全面实施物资集中采购,包括将部队所需物资如设备、器材、药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招商,拓展了军队社会化保障范围。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理顺供应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在保证物资数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行政消耗性开支。

搭建“应急与公共安全”融合桥梁。动员领域是连接军民两大体系的桥梁与纽带,先天具有军民融合特性。近年来,长沙市在信息化建设、人防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搭建“应急与公共安全”融合桥梁,应推进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和“平安长沙”项目,完善“天网工程”等治安防控平台,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国防动员信息化水平。

(作者系长沙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