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就要改”彰显务实为民态度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伍文胥]

“井上职工欠薪我们一直是掌握的。井下职工确实有欠薪,这个情况,我说错了,不管什么层级报告错了,不管任何原因,错了就要改。改了,还要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深刻吸取教训。”(3月14日《京华时报》)

作为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要想到后果,想到会否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更来不得半点马虎。能做到时时事事皆以民生为重,可一旦发生伤害群众利益的错误行为,有的领导干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前途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如何把事情遮掩住,毕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时此刻,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及时妥善的维护似乎已经退而其次了。

这样的现象固然属极少数,但由兹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极具破坏性的。不管是官员个人的主观错误,还是不可抗因素导致,政府行政行为发生偏差,给群众造成利益损害,并非没有可能。长期以来,“民告官”的案例不一而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政府行政行为如果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当如何化解?是公堂对簿还是演变成群体流血事件?是以官本位还是民本位?从中折射的是官员的权力观、群众观、政绩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实承认错误并不难,难在于能否破除既得利益,转变执政思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官员为官做人的点滴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然而,遗憾的是,总有那么一小撮官员,太在乎脑袋上的乌纱帽,害怕媒体,害怕群众,害怕一旦因为一些涉及民生的事情没处理妥当、伤害了群众利益而激起民愤进而引起媒体曝光声讨,不但是当地党和政府形象被抹黑,干群关系发生撕裂,连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要毁掉。因为害怕这些,于是面对媒体追问,不断遮掩真相,不说实话,用下一个谎言圆上一个谎言,结果费尽心机仍是纸包不住火,越发遭致公众的愤怒。

“错了就要改”彰显务实为民态度。作为高级领导,自然无法了解到每一项具体的行政行为,即使发生了伤害群众利益的事,也是由下至上的消息传达后才能了解到,但若是哪一个层级报告错误,有意隐瞒情实际情况,则可能导致上级决策失误,造成更大的群体利益冲突,无疑是对群众更大的伤害。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只是在办公室办公,还需多到甚层视察,到一线机关、办事部门了解情况;其次要强化体制内监管,确保信息上传下达渠道通畅;更要健全媒体和群众监督机制,使群众意见、建议、举措等信息及时传达到监督机构、领导干部的耳朵里。

知错即改,善莫大焉。说错了,做错了,即时坦诚公开的认错,是一种态度,或能争取到群众的愿望,给予机会弥补错误,将功补过。事实上,官场的确欠缺一种勇于认错的文化。殊不知,人民群众才是当家作主的主人,为官执政,说到底,是尽公仆之职,为群众服务的,犯了错,自然要改,还得及时改,不但要改,还得及时努力解决问题,吸取教训,一方面不能让群众利益受损,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