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舞蹈课程思政教学的多元路径

2024-04-21 08:21:24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伍镆]
字体:【

李程程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专业,其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注重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舞蹈课堂,引导学生挖掘、提炼、探索舞蹈动作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自信、人文情怀,探究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思想品质,让学生明德知耻、崇德向善、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达到舞蹈教育立德树人、德艺双修的教学目标。

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宝库。对湖南来讲,应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演好红色故事、数字科技赋能等多种方式打造红色舞蹈课程,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激励青年学生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赓续红色血脉,勇当奋进新征程的实践者、奋进者、搏击者。

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红色文化,把握舞蹈课程思政的主基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通常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出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等,彰显了勤劳勇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品质。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遗址与纪念场所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廉洁修身的道德操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艺术形式中,有利于讲述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强化思想教育,提升教育价值。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从百年党史上看湖南,这里革命先辈灿若星辰、革命大潮风起云涌、革命胜迹星罗棋布。坚持立德树人,挖掘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舞蹈课程思政,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舞蹈专业教师提升思政能力和理论水平,舞蹈专业学生提升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积极参与舞蹈创作,合力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抽象的精神品质融入到生动鲜活的舞蹈作品中去。

具体来讲,舞蹈思政课可通过“研、创、排、演”的教学逻辑,实现课堂思政“德”与舞蹈教学“美”的深入融合。一研,即深入调研,舞蹈专业师生深入伟人故居、革命遗址,学习、熟悉党史故事,充分挖掘党史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力量与家国情怀等,实现知识积累。二创,即创作展现时代力量的舞蹈作品。校园红色舞蹈作品,应凝结着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的丹心碧血,回荡着中华民族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铿锵足音。三排,即排练经典舞蹈思政作品。经典作品在生动新颖的舞蹈语言中,表达对生命的赞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等。应在舞蹈思政课的排练过程中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锤炼新时代青年的审美水平、创造能力、价值导向和视野格局。四演,师生在“教中演、演中学、学中悟、悟中行”,感受红色故事精神之美、舞蹈作品形象之美,从而提升师生审美素养,实现价值塑造。

刻画生动形象,演好红色故事,展现舞蹈课程思政的美育价值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近年来,舞蹈业界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红色题材舞蹈作品。如舞剧《闪闪的红星》《红梅赞》《井冈·井冈》《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等,都成为中国当代舞蹈史上“红色舞蹈”的经典之作。今年斩获荷花奖的湖南原创舞剧《热血当歌》,以“舞”演“歌”,讲述了《国歌》诞生的故事,将20世纪30年代中国青年的热血青春传递到当代人心中,在业界也收获了广泛好评。

洞悉这些舞剧“出圈”的创作密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在选材上注重“双贴近”,既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又贴近国家层面的方针政策和政治情怀,内容多从真人真事中发展而来;在立意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鼓舞观众积极进取;在舞蹈动态上贴近当代意识,从人物出发开掘舞蹈动作,使动作本身符合人物的形象所需,在审美中增强了“红色舞蹈”艺术形象的可信度与艺术感染力;在创作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但也不乏创新性,跨界的兴起与科技的融入,使得“红色舞蹈”的创作呈现出更加多样态的发展格局。

对于高校而言,应借鉴优秀舞剧特点,探索舞蹈思政课新形态。深挖题材,让红色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作富矿。湖南工业大学原创舞剧《血虹》,撷取的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段恢宏历史,该剧以强烈的表现力打动了众多观众。高校教师应积极寻找和整理红色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红色文化符号等,制定专门的红色文化课程模块,引导学生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创作灵感,编排与红色主题相关的舞蹈作品,并通过历史研究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创新形式,融入多种元素演绎鲜活故事。对于舞蹈作品中的故事而言,应用独到的思想方法、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对于舞蹈课堂来讲,场景再现和代入情境,合理想象和记忆投射,演员互动和高难的技术技巧等,都可以生动地刻画角色形象。除此之外,加入音乐、话剧、戏曲的元素,对于故事的呈现也大有裨益。改革创新,用富有特色的美学表达营造舞台意境。电闪雷鸣的灯光效果、场景复刻式的舞美设计、符号象征式的LED背景……这些美学表达,有助于打造舞台效果,刻画生动形象。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舞蹈实践,确保学生不仅了解红色文化,更能通过舞蹈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真理力量讲深、讲透、讲活,方能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舞蹈思政课充分发挥育人功效。

数字科技赋能,共建教育平台,拓宽舞蹈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在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的今天,以大数据、5G、云计算、视觉感应、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相互作用,为拓宽舞蹈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广阔思路。

科技赋能,推动舞蹈课程教学方式变革。搭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借助数字技术的支撑,全链条、多维度采集评价数据,整合舞蹈课堂中的总结评价、过程评价,并且进行深度分析,将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舞蹈教学的实践当中,以评价促发展。探索数智时代的舞蹈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舞蹈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素养,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与教育生产力有机融合,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如综合运用VR、AR、MR和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视听触”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实现舞蹈思政课富有临场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学习体验。

平台构建,推动舞蹈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一方面,利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精品网络课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平台资源,整合各类理论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学术科研资源、在线示范课程,建设学校舞蹈思政教学案例库,使舞蹈思政课教学资源可持续化。另一方面,利用AI助教、学习通等辅助教学技术,推动舞蹈思政课教学线上、线下协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体验性、学习的探究性。

坚持立德树人,探索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多元路径,将红色文化元素的价值内涵渗透到舞蹈教学实践中,方能推动红色舞蹈创作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实现舞蹈专业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