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激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蓬勃活力

2024-02-22 10:47:1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余敏] [责编:刘茜]
字体:【

余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建构首先是实践性活动,现代语境下,中华文明的优秀因子要通过新的时代诉求来激活。因此,在当代中国城市间竞争软实力、文化在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中的权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可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物质性、意义性和社会实践交织体的城市文化空间,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场域。

城市文化空间以多重角色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首先,以中介者的角色促成文明转化。文化是人类赋予实践的意义,文明作为文化的精华,需要中介者来向社会释放影响。作为媒介通道,城市文化空间让人在其中体验、观察社会活动,以完成文化观念与文化实践的有效连接,让文明内涵在各种类型的文化空间中以不同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其次,通过载体性角色展现文明魅力。城市是文明的容器,城市文化空间如同符号集合体,以盛放和呈现城市所具有的文明内涵,再通过人的直接感知将氛围尤其是城市文化特质转化为观察体验者的精神体会、审美经验等。再次,通过主体性角色促进文明创新。现代化社会里,完全纯粹的自然空间正在消失,每个社会都会生产自己的空间,不仅生产空间中的事物还生产空间本身。从这个意义来说,城市文化空间本身就是现代文明创新的生动体现,也从现实和抽象两个方面延展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空间维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语境下城市文化空间的基本遵循。首先,城市文化空间肩负守正思想精神的需求。城市文化空间建设要深耕文化精髓,向城市文化根脉探寻;要激活城市基因,释放丰沛的文化活力;要展望未来图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不仅在连接观念与实践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内涵的符号转化,也在时代演进中促进和巩固文化主体性,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其次,城市文化空间承担着创新指向。一方面,城市文化空间是观念更新的产物。所有的城市文化空间都被赋予超出单一文化产品属性的意义,成为向城市注入文化内涵和人文观念的主通道,创意、体验及美学被融于日常行为实践中进行生产和再生产。另一方面,城市文化空间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着力点。城市文化空间或独立或嵌入其他功能区,通过深度应用前沿技术,挖掘文化基因,促成新空间、新场景、新形式的不断涌现,借此让中华文明焕发新生机、呈现新面貌、孕育新内容,在文化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过程中赓续历史文脉。

探索在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中激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路径。首先,促进文化导向型城市更新实践,提升文化在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可见度。当前,城市文化空间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城市文化空间建设也会随着城市转型发展而不断变化。文化导向型的城市更新,通过嵌入城市实践对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可以是更新过程中使用非系统、不连贯的文化活动来进行;也可以是以文化项目、事件或空间作为催化剂推动文化驱动式的城市更新;还可以是把文化整合进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具体生活中的全局更新,凸显文化对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赋能作用。其次,利用具有美好生活品质的文化元素,在城市发展中产生具备人本化的文化空间。文化本就是人类赋予实践的美好意义,在城市更新中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实现空间重新布局、通过创意驱动把创造力融入公共服务、通过艺术参与促进社区更新、通过扩建文化设施增强文化创造能力。将物质的基础性更新与审美的精神性需求整合起来,以多样性城市功能促成经济、空间、民生和生态与人之间的融洽链接。再次,打造多样化的城市文化空间品牌,营造高辨识度城市形象。文化是战略资源,城市文化空间因其诸多的外部效益,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契合城市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特质,形成对应不同城市的异质性文化空间品牌,成为所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比如“衡复”区域、西岸文化区之于上海,胡同区域之于北京等等,由此促进高辨识度的城市形象建构。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文化强省视阈下湖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XSP2023GLC059)阶段性成果】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