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贤”进“屋”,汇聚乡村文化振兴合力

2024-02-01 08:43:28 [责编:洪晓懿]
字体:【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农家书屋不仅是广大村民获取知识的课堂、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还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新乡贤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要把新乡贤引入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杨帆

作为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农家书屋作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对于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社区共同体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国家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并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中央文明办等领衔,八部委联合发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意见。十余年间,无论是偏远深山中的传统村落,还是按城镇化模式建造的新型乡村,当地政府都投入了不菲的资金,倾注了很多的热情来建设农家书屋。

湖南是最早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的省份之一,在国家“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的明确要求下,大胆尝试,开展了建立专项资金,探索多元模式及融合地方特色等多项建设管理工作。当前,湖南省已建成了两万多个农家书屋,且多个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基本实现了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标准的、专业化农家书屋的目标。农家书屋的建设成为送文化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在为农家书屋覆盖之广、数量之多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在调研走访中发现诸多农家书屋在服务乡村振兴时存在建设主体不清晰、资源利用不充分、服务方式不多元等问题。由于后续资金保障不足、管理不到位、人才匮乏等原因,一些农家书屋长期大门紧锁,无法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农家书屋因“贤”而“热”

在农家书屋建设如火如荼推进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曾对江西农家书屋进行“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调研。走访4个农家书屋后,调研组相关负责人总结到:“4个农家书屋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员,每个管理员背后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他们是现代社会的新乡贤,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农家书屋才焕发出勃勃生机。”笔者于2016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深入双峰县洪山殿镇新边村、安仁县金紫仙镇、攸县谭家垅村、湘西十八洞村、沙洲瑶族村、鹤龙湖镇联星村、浏阳秧田村等地的农家书屋进行考察,同样发现当地农家书屋高质量建设与高效率运营的背后均有新乡贤的积极参与。2004年,湖南科技大学夏昭炎教授退休回到攸县谭家垅村,为帮助村民解决借书难问题,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他带头集资办起高桥农家书屋,为提高农村居民精神生活提供服务。每周五下午放学,一群孩子飞跑着来到高桥组农家书屋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秩序井然,由此带动了当地农村文化生活的活跃和繁荣。由于有一批像夏昭炎一样的新乡贤无私奉献、热心公益和文化传承,不仅有效化解了一些农家书屋闲置、冷遇等问题,还使农家书屋呈现出“活起来”“热起来”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农家书屋的建设及管理中,新乡贤释放了“乡贤能量”,产生了“人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国家及地方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活动的任务,同时,身正为范、以德育人的新乡贤更通过此行为在乡间树立敬德好学之风。随着更多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创新升级的建设及管理模式被探索出来,有理由相信农家书屋会因新乡贤的参与发挥更大作用,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文化动能。

新乡贤,多为受过良好文化教育,拥有一定资本或者具有创业能力,得到了村民信任进而具有话语权和一定威望的返乡人士。当下,各地纷纷开展招才、引才、留才的乡土人才储备活动以及积极探索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的“新乡贤+”模式。不少新乡贤回家乡、建家乡,尤其是对一地文化风俗传承,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能起到标杆的作用。具体而言:模范引领优势,新乡贤通常是道德行为、文明风尚的模范,他们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能够带动村民提升自身修养,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知识传播教育优势,新乡贤通常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可以将先进的知识、理念传授给村民,提升村民的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经济资源优势,新乡贤通过自己的经济、资源优势,协助村民发展生产,从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传承优势,新乡贤致力于本地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既保护乡土文化,又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吸收,从而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除上述优势,新乡贤一般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愿意将自身所学、所有、所长贡献于广大乡村。这为进一步发挥好农家书屋的文化阵地作用,带来了新的思路。

建立新乡贤参与农家书屋合作、对接平台

为了强化同区域、同领域的新乡贤与农家书屋的合作交流,建立精准的对接平台十分必要。该平台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针对当前需求信息不对称、资源对接效率较低等问题,提供多种对接、合作服务。具体包括:其一,提供精准的资源对接服务,即由平台提供信息,帮助农村书屋与新乡贤进行资源对接,促成资金、技术、设备等内容的有效输送。平台也可以根据农家书屋特殊情况邀请、发动相关领域的新乡贤参与,使得资源对接更加精准和高效。2016年,中方县政府招纳多名离退休干部、教师、文艺爱好者、致富能人等新乡贤承担当地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工作,“新乡贤”们积极行动,为农家书屋及村民提供帮助与服务,极大改善了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培养起村民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二,提供双向的项目合作服务,即由平台向农家书屋引荐一些聚焦新乡贤的特长和兴趣的项目,如“新乡贤讲课系列”“技能交流计划”“文艺联谊行动”等,从而发挥新乡贤优势,实现农家书屋从“单一服务”到“多样化、有形化”的高质量转变。同时由平台向新乡贤推荐一些适合其开展文化、教育、创业项目的农家书屋,帮助新乡贤更高效地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公共空间。可以说,这种双向的项目合作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协作,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探索“新乡贤+”农家书屋建管模式

目前,随着多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机制的持续推进,探索“共建、共谋、共享”的“新乡贤+”农家书屋建管模式极为必要。“新乡贤+”农家书屋建管模式即以新乡贤为主体,联合其它力量共同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地方政府可以委托新乡贤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建管农家书屋的意义向全社会宣传,以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例如新乡贤邀请企业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新乡贤+企业”建管模式。企业可以根据新乡贤的诉求,向农家书屋提供资金购买图书及设备,同时将企业书屋与农家书屋联结起来,建立联盟,实行通借通还。这种模式不仅依托企业财力、物力及人力弥补了国家和地方投入的不足,还实现了企业与乡村精英的协同互动,形成了高效的建管合力。此外,还可以依据新乡贤的技能、资源等优势,结合农村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新乡贤+协会”、“新乡贤+高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建管模式。“新乡贤+”模式的建立,不仅充分调动新乡贤的积极性,激发了新乡贤引领效应,还化解农家书屋“主体模糊”建管难题,开启农家书屋“合力共办、共建共享”的崭新局面。

优化新乡贤参与农家书屋建管的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对于提高新乡贤参与农家书屋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激励政策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量,既要考虑到物质激励,也要注重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首先应该建立新乡贤参与农家书屋建管的档案库,对每一位参与农家书屋的新乡贤的身份,以及其所投入的资金及所获得的成绩进行深入认识。其次合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为新乡贤参与农家书屋的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设施及信息支持,从而减轻新乡贤的负担。在精神激励方面,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及村民反馈挖掘新乡贤参与农家书屋建管的优秀案例。对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新乡贤优秀案例,可以通过颁发奖章、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提高新乡贤的社会认可度和荣誉感。同时,还可以引导新乡贤典范通过媒体直播、线下讲座等方式,分享农家书屋建管的经验,在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带动更多新乡贤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管工作。

【作者系湖南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艺术与扶贫攻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研究”(20B138)成果】

(一审:夏博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