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024-01-11 08:24:39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洪晓懿]
字体:【

永州工贸学校,学生在学习葡萄剪枝技能。该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喻念念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应推动人才培养链、科技推广链、乡村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乡村产业动力变革和质量提升。

完善人才培养链,建设乡村产业发展“蓄力池”。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源头。为此,一方面,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兴农人”。加强涉农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针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特点及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升级、改造、优化相关专业,培养一批“下得来、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兴农人”。比如我省一些职业院校通过“撤、转、并、增”调整专业结构,建设了湘绣、湘瓷、湘菜、湘茶等涉农特色产业学院。同时应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衔接,通过构建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以及培养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畅通涉农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元化成长通道。另一方面,应加强职业培训,加快培养“新农人”。开设农村职业院校,设置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农业信息化、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等课程内容,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村、镇两级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着重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科技推广链,拉动乡村产业振兴“主引擎”。职业院校科研项目应紧密联系乡村产业,将科研成果和专利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村镇企业车间。一方面,构建以涉农职业院校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运营模式。整合校内教育教学、科技服务、设施设备等资源,建设农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职业院校与乡村特色产业的紧密对接,建设与产业链匹配的乡村振兴学院、乡村产学研示范基地、乡村创新创业基地等实践平台。另一方面,组建技术指导团队,推动现代技术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组建由职业院校专家、教授领衔的师生技术服务团队,通过科技特派员、“种技术”、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形式,送教下乡、送技到田,为乡企、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探索建立职教系统农业技术专家库,依托各类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育,介绍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并为乡村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民工等提供远程技术服务。比如“湘农快拍”以短视频形式推广农业技术,《农技大课堂》以直播形式邀请农业院士、专家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受到广泛好评。

拓展产教融合链,构建乡村振兴“校地共同体”。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乡村,将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拓展产教融合链,形成乡村振兴“校地共同体”。一方面,打造乡域产教联合体,促进校乡协同发展。深入调研职业院校所在地乡村产业类型、人才现状,从人才供给、科技服务、涉农培训等维度,构建职业院校赋能乡村产业的产教融合体系;会同地方政府制定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合作方案,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乡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立精准适应乡村产业振兴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比如依托职业院校直播电商、研学旅游、广告设计等学生技能工作室和实训基地,为乡村农产品销售推广、乡村旅游路线规划、网店开设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推动行业产教融合,促进校乡多元纵深发展。建立健全行业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机制,比如2023年,由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行业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成立了中国现代种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丰富了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充分利用行业产教融合所汇集的资源要素,做实应用技术研发及转化工作,有力支撑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XSP2023JYC251)阶段性成果】

(一审:田镇圆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