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共创人民美好生活

2022-11-30 10:41:4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剑虹 欧阳星辉] [责编:欧小雷]
字体:【

朱剑虹 欧阳星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公安机关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稳支撑、强基础,完善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制度依循。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治理格局,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谱写好安全文化制度的“序幕曲”。公安机关须扛实政治责任抓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设计好“资源配置-指导方针-具体步骤”的连贯性行动方案,助推安全文化制度落地。二是推动政府职能部门联勤联动,共同传唱好安全文化制度的“进行曲”。强化“主人翁”意识,建立立体化监管体系,推进“放管服”改革,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将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构筑覆盖全过程全领域的监管平台,建立“大数据+网格化”社区警务安全工作模式,将隐患治理挺在事故前面。三是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共奏安全文化制度“协奏曲”。坚持践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好经验好方法,将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将系统治理引向深入。依托“一区一警两辅”和“一村一辅警” 把治理延伸到最基层;联合市场和社会力量,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抓主动、创新意,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观念根基。倡导“公共安全人人有责”的安全观念,助推全方位、全时空、全员额实践安全文化意识。一是树立共同防控安全风险的理念。坚持把安全观念融入群众生活,将安全法规贴在墙上、安全话题挂在网上、安全歌曲唱在嘴上、安全警句印到本上,让人民群众时时受影响、处处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增强安全观念。二是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安全风险的局面。积极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在主题设置上,贴近公安实际和大众生活,彰显安全文化的社会吸引力;在价值导向上,突出对生命安全的最大关切,增强安全文化的情绪感染力和思想传播力。

优教育、谋发展,创新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物态环境。安全文化建设应以“浸润”为主、“灌输”为辅,编织好安全教育网络。一方面,将安全文化资源与民风民俗、乡土特色结合,建设综合性宣教和体验基地。依托公园、广场等,融入小品景观、名言走廊等元素,打造“风景式”安全文化阵地;利用书屋、院落等,设立安全文化图书角,打造“便民化”安全文化阵地;着眼市场、商圈等人群集聚区,广铺宣传网,设立安全文化景观,构建“实用化”安全文化阵地。另一方面,开启多平台互动,落实安全宣传“最后一米”。线上多点发力,依托融媒体优化公安服务平台,打造即时互动的安全文化网络载体。线下跨界共建,推送安全讯息,让安全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攻难题、解民忧,强化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行为保障。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安全问题,把保护合法权益同打击犯罪结合起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一是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深挖摸排线索,健全情报网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严防突出风险,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守安全底线,集中治理“食药环”多发性犯罪;守护弱势群体,重点整治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坚持主动进攻,打准打狠、打深打透,始终保持对影响安全的重大案事件的高压严打态势,加强重大案事件专案攻坚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保障粮食安全,全力打击涉农违法犯罪;紧盯关键环节,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范管理。三是落实防控结合,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社会面,强化“圈层防控,重点守护”,构建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巡逻队伍体系;在重点行业,完善传统行业管控,创新新业态管理;在院落小区,推动安全工作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打造“枫桥经验”的新时代样本。

(作者分别系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湖南警察学院警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湖南警察学院智库中心主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