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融入,是讲好思政课的“触点”

2022-11-25 14:41: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文奡]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陈文奡

近日,天津一高校教师在讲到中国近代史时感触落泪,引发台下学生共鸣,登上微博热搜。前一阵儿,郑州大学周荣方老师也因讲述近代史时数度哽咽而意外走红。频频“出圈”的高校思政老师,讲课的共同点便是在讲述时饱含真情实感,体现着思政课改革的呼唤和创新。(澎湃新闻)

思政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有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才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复杂性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消除由此可能产生的偏激情绪,注入理性思考。但是曾几何时,如此重要的高校思政课却成为了“水课”的代名词。对此,不少大学生印象里只有“空洞、说教、乏味”,上课状态也是经常低头玩手机或写其它科目作业。学生固然应该认真上课,究其根由,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讲课模式有关。

观察不少思政课堂的场景,内容往往都是不容置疑的理论和口号式的宣传,方式则多是空洞乏味的说教式、“填鸭式”和照本宣科,课件也常常套用模板,不够活泼。

而如今,无论是那位天津老师的课堂上让学生深受触动,课后立志“吾辈需常怀报国之志”,还是周荣方老师在数度哽咽后台下学生爆发出热烈掌声,都证明了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思政课,思政课也并非只能“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态度和评价产生根本性区别,原因便是老师真情实感的融入。而种种思政理论有了现实的贴近性和人情味,学生才可以感同身受,提升上课的兴趣,从心底认同这些理论。对比之下,学生对那些“网红老师”津津乐道,更可以从中折射出对思政课创新、尝试的认可与呼唤。

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如何讲好思政课也成为了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对此,一位位勇于“趟路”的思政老师已用出色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将真情实感融入,便是讲好思政课的“触点”和通衢大道。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