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均衡性和可及性”原则下稳步提升民生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系列评之十

2022-10-19 22:00:05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报告中的这个句子令人耳目一新。所谓“均衡性”就是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不搞“厚此薄彼”;所谓“可及性”,就是使相关政策能够落地落实。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口规模巨大,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民生应该坚持体现公平的均衡性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助,充分考虑弱势人群的状态,补齐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短板,追求“普惠”“共享”。同时,不搞“一步登天”“欲速不达”的冒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理解“均衡性和可及性”的深刻意义。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在民生领域的获得感也逐年增强。如,通过“新农合”、药品集中采购等制度措施,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通过“双减”“化解大班额”、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等办法,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改善。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事。民生大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均衡性和可及性”原则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必能行稳致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审 周泽中 二审 欧阳金雨 三审 王礼生)

焦点图